自己來個探究與實作吧!(地震的震度資料分析)

4.設計實驗來驗證,這樣的科學假設是否合理

  1. 根據剛剛自己提出的科學假設來設計實驗(收集數據進行分析)
    1. 比方說我剛才提出的科學假設是:因為地震產生的能量會往四面八方傳遞出去,距離震央越遠能量越分散地表晃動程度越小,所以不同距離的測站會量測到大小不一的地表晃動。
    2. 我設計的實驗是:
      1. 收集5個不同的地震資料
      2. 從每個地震資料中,把震央和測站的距離當作X值,把測站測得的最大晃動(PGA)當作Y值
      3. 把每個地震的Y值對X值作圖(用EXCEL的散佈圖)
      4. 求出Y值大小與X值大小之間的線性關係(用EXCEL畫出趨勢線)
      5. 求出Y值大小與X值大小之間線性關係的相關性大小(用EXCEL求出趨勢線的R2值)
      6. 縱的變因:可以說是不同的地震,或是地震與測站的震央距離(X)。
      7. 應變的變因:可以說是測站量測到的最大晃動(震度)。
      8. 控制的變因:沒有明確設定,硬要說的話,就是限定在資料庫裡面有的地震(地區範圍、規模大小、時間範圍的限制)。
  2. 根據科學假設預估實驗結果
    1. Y值大小與X值大小之間的線性關係應該是Y=aX+b,其中a小於0,代表震央距離越遠,晃動越小。其中b大於0,代表震央距離很小時,晃動很大。
    2. Y值大小與X值大小之間線性關係的相關性應該很高(大於0.5)。
  3. 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結果
    1. 根據EXCEL所做出散佈圖和趨勢線(如圖1-1~1-5)顯示,(點選圖片可以放大)
    2. 每個地震震央距離越遠時晃動越小(a小於0且b大於0)
    3. 但相關性很低(R2介於0.05~0.25之間)。
  4. 調整實驗過程
    1. 地震有不同深度,但震央是震源投影到地表的位置,所以震央距不是震源和測站的真實距離,應該把震源深度考慮進去,計算震源到測站的距離當作X值。
    2. 結果(如圖2-1~2-5)顯示(點選圖片可以放大)
    3. 每個地震震央距離越遠時晃動越小(a小於0且b大於0)
    4. 但相關性還是很低(R2介於0.05~0.25之間)
    1. 能量隨距離分散的趨勢應該是和距離的平方分之一成正比,而不是和距離成反比。應該把震源距離的平方分之一當作X值。
    2. 結果(如圖3-1~3-5)顯示(點選圖片可以放大)
    3. 每個地震震央距離越遠(距離的平方分之一越大)時晃動越小(a大於0)
    4. 相關性變高(R2介於0.25~0.76之間)
    5. 只有一個地震的相關性較低,其他四個地震的相關性都很高。
  5. 其他主題的實驗設計建議(尚未完成)

5.根據實驗結果進行論證,說明是否支持科學假設成立

主題是全球暖化的一個例子

  1. 根據假設,設計研究方法,預想可能的研究結果。
    1. 問題:為什麼最近全球平均溫度持續上升?
    2. 科學假設:因為空氣中二氧化碳持續增加,加強了溫室效應,導致氣溫上升。
  2. 實驗設計
    1. 收集每一年全球年平均氣溫的資料和每一年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資料。
    2. 操縱變因:每一年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
    3. 應變變因:每一年全球年平均氣溫
    4. 控制變因:以1900年後,人類大量製造二氧化碳後的時間為範圍。
  3. 預想可能的實驗結果
    • 每一年全球年平均氣溫都會和每一年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一樣上升。
  4. 進行實驗
    1. 以每一年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為X值,以每一年全球年平均氣溫為Y值做線性回歸。
    2. 分析相關係數與線性回歸參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