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主學習」自導式實作工作坊

自主學習要怎麼進行?該怎麼指導?是很多學生和老師共同的心聲。這個實作工作坊的活動設計,就是希望透過簡單的實作練習,讓學生認識自主學習的進行方式,也讓老師可以掌握指導自主學習的方向。為了讓這個實作練習可以更容易地進行,我想用文字和錄影的方式來說明,希望身在不同地方的老師可以參考我的說明來靠自己完成,當作是為了「認識自主學習」而進行的一次自主學習。而老師們實作的結果也可以做為我們未來進行更進一步討論時的基礎,有助於我們更有效率地聚焦在想要解決的問題之上。

活動辦理方式的建議
這個活動是我帶領過很多第一次接觸自主學習老師的內容,對於讓老師理解自主學習和指導方向都有一定程度的效益。不過對於參加活動的老師來說,如果不是已經有指導經驗,第一次接收到許多新資訊時也很難立刻反應過來,所以多半是我在自說自話,較少彼此討論的機會。

因此我想把這個活動設計成「自導式工作坊」,我寫下詳細的流程和大部分老師可能遇到的狀況,並提供我的建議。最近我應該還會錄製影片,讓老師方便利用。老師在進行過程中若是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參考我過去帶領線上研習的影片,以及其他老師填寫過的文件內容(https://mynotes.org/istudy/?page_id=3389)。

建議由學校主辦單位邀請校內老師參加,進行時由主辦人協助引導或播放我事先錄製的影片,請老師現場完成實作任務並彼此討論分享。建議可以每4到5位老師一組,共編一個線上檔案或以大海報紙來書寫並彼此分享。以下任務都會提供線上共編檔案的範例和其他學校老師填寫的內容當作參考,老師也可以調整檔案格式來符合自己的需要。學校也可以安排線上活動來進行,或請老師個別在家中自行安排時間完成。

如果活動結束之後,學校老師有進一步的問題想要討論,需要我上線或現場互動,我都可以盡力配合。相信這樣可以更節省老師們的時間和精力,也讓彼此的討論與互動更深入也更聚焦。

我建議這個活動同樣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次,有助於讓學生認識自主學習。相關的經驗請參閱「帶學生從「認識自主學習」開始!」一文。

搭配活動用的電腦簡報(下載

任務一 自主學習可以學什麼?

請各位老師想像一下,如果每個星期有一、二個小時的時間,我們可以靠自己學點什麼。請問各位老師,你會想學什麼呢?

如果主角換做是學生,每個星期會有一、二個小時的時間,你覺得學生會想學點什麼?有什麼你曾經聽過或看過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題?或是身為老師,你想建議學生進行的學習主題呢?

現在,請各位老師在任務一的表單上,一位老師填寫一橫列的空格。其中從左邊數來的第一欄先填上老師的名字(或代號),第二欄填寫一個老師自己想學習的主題,第三欄再填寫數個學生想學或建議學生可以學習的主題。

這個任務可以很多老師一起進行,讓每位老師的想法都寫在同一個文件檔裡,這樣我們就可以一次看到很多人不同的想法。一個文件檔建議大約填寫20位老師的意見,超過20位以上的人數時,建議多開幾個文件檔給老師填寫。

任務一共同編輯用的線上表單(請自行建立副本後開啟檔案編輯權限)

(建議時間10分鐘,請在完成以上任務後,才繼續往下進行。)

每一個想要學習的主題背後都有各自的故事

填寫完成之後,想先請老師們回想一下,自己為什麼會在第二欄填寫那個題目?為什麼自己會想學習那個主題呢?

以我自己為例,我想學習大數據分析,原因包括我的學位論文其實就是分析大量的地震數據反推地球內部的構造,所以我很擅長也很喜歡做大量的數據分析。加上前陣子聽到東海大學資管系一位教授分享,他錄製許多大數據分析的教學影片,其中一個單元是用EXCEL分析空氣污染的資料。因為EXCEL的操作對我來說並不困難,加上我對空氣污染的議題也很感興趣,種種因素綜合起來,引發了我想學習大數據分析的念頭。

現在想請2到3位老師也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說說自己為什麼想要學習這個主題。

(建議時間10分鐘,邀請2到3位老師分享,完成分享後才繼續往下進行。)

經過這樣的分享之後,各位老師是不是能夠感受到,原來我們可以輕易想到一個自主學習的主題,除了是因為我們感興趣之外,可能和我們過去長時間的學習、工作需要、或最近接觸到的人事物有關係。

但是如果我們讓學生來想一個自主學習的題目,是不是一樣容易呢?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學生的年齡和人生經歷只有我們的幾分之一、他們沒有工作上的需求、他們能夠接觸學校以外的事物相當有限。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生通常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所以要他們決定去學一件「自己不知道的事物」,難度確實不小。

那麼,有沒有好方法讓學生找到自己想要自主學習的題目呢?

選一個題目應該比想一個題目簡單得多!

請老師們互相看看其他老師所填寫的自主學習題目,包括其他老師自己想學的主題,以及老師們認為學生想學或是和學習的主題裡面?有沒有自己看到之後也想學的主題呢?通常只要參與的老師夠多,老師們寫出來各式各樣的主題夠多,總會有幾個讓我們感興趣也想要的主題。

各位老師發現了嗎?要我們或學生自己想一個題目或許不大容易,但如果每個人都隨便丟幾個可以學的題目,總會有一些題目可以打動那些原本不知道該學什麼的學生。其實學生雖然年輕、雖然生活經歷比較少,但總不是少到沒有。只不過學生們可能一時間沒想到或沒有發現,卻會在看到沒人提出來的時候燃起興趣來。或者是引發「原來還可以學這個」的念頭,都是我們帶領學生進行這個任務時的重要目的。

所以各位老師在帶領學生進行討論的時候,建議是讓學生天馬行空亂出主意都可以,當然也總會有幾位已經有想法的學生可以同時分享自己想要學習的主題,把這些主題一次排開呈現在學生面前,其實就是個很棒的引起動機。即使現在還沒有想出題目也沒有關係,後面我們還有其他方法來幫助學生找到題目。

除此之外,請老師盡可能列出各種自主學習的主題,可以讓我們事先預作準備,在面臨學生真的想要學這個的時候,我們可以遊刃有餘地提供學生指導與建議。所以接下來我們就要選擇一個題目,來規劃一下自主學習的進行方式與步驟。

任務二 自主學習如何進行?預計會產出什麼成果?

接下來的任務,是請老師選擇一個自主學習的主題,來模擬「學生」進行這個自主學習時,會經歷哪幾個不同的階段和步驟?以及學生完成學習時,預計產生的學習成果是什麼?

舉例來說,如果學生想要學習「大數據分析」,可能的學習階段和步驟包括:

  1. 找講解大數據分析的線上影片或書籍
  2. 學習大數據分析的軟體操作
  3. 找一組大數據來練習
  4. 分析練習的結果
  5. 把分析結果寫成書面報告
  6. 上台分享

以上這幾個步驟大家都很容易想到,但其實這裡面還缺了好幾個重要的步驟,甚至還包括我們常常要求學生要做的事。所以請老師們等一下要模擬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步驟時,記得加入幾個重要的步驟進去。

現在請老師盡量分成4到5人一組,每一組選擇一個自主學習的主題,並將學生在進行這個主題的學習時需要進行的步驟列出來,同時也預先設想學生會產出怎樣的學習成果,是適合上傳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的。請老師將討論結果填在任務二的表單上,每一組填一份。

任務二共同編輯用的線上表單(請自行建立副本後開啟檔案編輯權限)

(建議時間15分鐘,請在完成以上任務後,才繼續往下進行。)

請各組的老師完成任務二之後,先看看其他組老師預想的學習步驟,有沒有哪些步驟很重要,但自己的小組漏掉了,可以先補充上去。如果有其他組老師填寫的學習主題或學習步驟看不懂的,可以請老師說明或解釋一下。

在各組大致完成之後,請老師們先觀察看看,剛剛我事先提供的六個步驟,是不是大致上都出現在每一組不學生習主題或學習內容的步驟之中,包括:

  1. 找講解大數據分析的線上影片或書籍:找到學習資源
  2. 學習大數據分析的軟體操作:學習
  3. 找一組大數據來練習:把學習到的內容拿來應用
  4. 分析練習的結果:產出應用的結果
  5. 把分析結果寫成書面報告:製作成果
  6. 上台分享:分享與表達

(建議時間5分鐘,請在完成以上任務後,才繼續往下進行。)

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沒有「學習」這個步驟?
有時候我們預想的學習步驟可能會找不到「2.學習」,例如有學生想利用自主學習時間來「練吉他」,而這位學生並沒有學習新的彈奏技巧,只是單純想把技巧「練習」得更熟練。

其實「學習之後再加以應用」和「單純把已經會的拿來應用」這是兩種很常見的學習類型,建議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時候,也要先釐清學生有沒有要學習新的事物?還是單純只有練習已經會的知識或技巧?

例如學生想要撰寫特定議題的小論文,我們要先確定學生會不會寫小論文?如果不會,就必須先學「如何寫小論文」,然後再把「寫小論文的方法」應用在一個特定的議題上。

我通常以Bloom的學習層次來區分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類型,包括:

  1. 記憶:例如背英文單字
  2. 理解:例如學習心理學是什麼
  3. 應用:把學到的籃球運球方式應用在比賽中
  4. 分析:將分析大數據的方法應用在分析空氣污染的資料
  5. 評鑑:列出幾個共同標準來幫手機遊戲打分數
  6. 創造:根據過去的經驗,想出新方法來解決目前的社會問題

所以有些主題的學習步驟並沒有「3.應用」和「4.產出應用的結果」,例如有學生想要學習心理學,然後把學習的成果寫成心得報告就好,就屬於「理解」的學習層次。通常我們會看情況建議這樣的學生,可以把學到的心理學知識應用在分析周遭的人身上,提高學習的層次。

如果老師選擇的學習主題所寫出的學習步驟很不一樣,很難和我提出的步驟類比,我們可以進一步再討論。

分享、接受批評與建議、修正
接下來我要請老師們觀察,有某些步驟可能只有少數幾組寫到,甚至沒有任何一組寫到。但是這些步驟其實很重要,也是學校常會要求學生的步驟。請問老師有發現?或是有想到了嗎?請發現的老師主動對其他老師分享一下。

在我們想像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步驟時,有少數組別會想到的關鍵步驟是「分享、收集建議、修正」,我認為這是個很棒的步驟,不管哪一種類型的自主學習都適合加入這樣的步驟。

自主學習開始前需要評估現況嗎?
語言或健身類型的自主學習則通常會加入「評估現況」的步驟,例如語言相關的線上測驗分數或身體健康或運動狀況的相關指數,透過評估現況的步驟,有助於訂定目標和檢核成果,是值得考慮加入的步驟。

我們最容易漏掉的兩項步驟,分別是「訂計畫」和「記錄學習過程」。
所謂的「訂計畫」主要包括「訂定學習目標」和「時間規劃」這二項,其中「訂定學習目標」通常需要專業領域的老師協助,學生的學習目標才能比較明確且合適,並且在學習最後加以檢核是否完成。「時間規劃」雖然對學生來說也有一定難度,但如果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帶領下完成學習步驟的預想,其實時間規劃也就很容易進行。只是當學習進度趕不上原先預定的時間規劃時,該如何調整自主學習的進行,同樣有賴老師的協助與指導。

依照我自己的經驗,我會漏掉「訂計畫」這樣的步驟,是因為我平常做事通常目標很清楚,但時間進度則不大在意。我多半會根據事情的最後期限,大概抓個時間點開始做,就像每次出期中考題一樣。有一次我為了體會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狀況,特別訂了時間和進度,結果是進度嚴重落後,這讓我深深領悟到要每週定時完成一些進度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

至於「記錄學習過程」則是我們最常漏掉的步驟,但即使是我們有記得要求學生記錄學習過程,但學生每週的記錄往往都淪為流水帳,這樣的記錄真的有意義嗎?如果沒有意義,為什麼我們又要求學生要做呢?我想這可能同樣是因為有些老師沒有平時做記錄的習慣。

以我自己的學習習慣,我會把學習到的內容和自己的想法寫下來當作記錄。在我寫的過程中會反覆思考自己的學習和收穫,可以說我是在寫完記錄之後才真正學會。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我對學習的內容很感興趣,而且有所收穫的時候才會寫記錄。更何況我原本就是喜歡寫作的人,記錄對我來說並不困難。如果老師或學生原本就不喜歡寫作,要「寫記錄」這件事自然就更為困難。

關於「訂計畫」和「做記錄」的困難與應對策略,我們可以在任務三在進行討論。

學習成果最好是可以上傳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的形式

最後是請老師們觀察各組所提出的學習成果,請老師們幫忙檢查這樣的成果是否最符合學習的類型,是否適合上傳學習歷程檔案。常見的學習成果包括:書面報告、實作作品的照片或影音檔案、檢定證照等等。讓學生預先設想學習成果,則有助於在學習過程中聚焦於最後成果的產出,比較不容易偏離方向。

有時候老師或學生會提出「無法繳交」的學習成果,例如:用吉他彈奏一首曲子,這是個合理的學習成果,但如果要上傳學習歷程檔案,就應該改成「錄一段用吉他彈奏一首曲子的影音」或撰寫一份描述成果的文字報告並搭配演奏時的照片當佐證。

通常我們還會建議學生要加入學習歷程與學習心得反思等內容,但這裡我們只有大略看一下學習成果的類型,還沒有時間深入討論學習成果的內容該如何撰寫。建議老師可以先參考課程學習成果的撰寫方式,裡面有很多共通點可以利用。

總結來說,透過預想自主學習的步驟,可以讓我們更清楚該如何提供學生指導。而根據我們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步驟的想像,也就更容易預見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下面我們將根據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來思考老師可以提供怎樣的協助。

任務三 面對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老師可以如何提供協助?

老師們根據剛剛所規劃的自主學習進行步驟,可以很輕易發現學生在進行每個步驟時都有可能遇到困難。所以等一下要請每一組的老師,選擇一項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分析學生發生困難的可能原因,並提出可以協助學生的策略。舉例來說:

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愛做不做,只有三分鐘熱度。
學生發生困難的可能原因:對於自主學習的主題不感興趣、學習資源的內容看不懂、沒有毅力。
可以協助學生的策略:和學生討論其他感興趣的主題、和學生討論到目前為止的學習成果並給予正面回饋、協助蒐集或提供合適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思考他原本看不懂的內容、定期請學生分享學習進度、安排幾位志同道合的學生一起學習。

老師在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時,建議秉持的原則是:

  • 不要直接教導與學生自主學習主題相關的內容,頂多只能回答問題,盡量以提供學習資源或搜尋關鍵字的方式指導。
  • 每個問題可以嘗試不同策略,每個策略雖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但只要能改善現況就是好策略。

現在請每一組的老師,選擇一項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分析學生發生困難的可能原因,並提出可以協助學生的策略。

任務三共同編輯用的線上表單(請自行建立副本後開啟檔案編輯權限)

(建議時間15分鐘,請在完成以上任務後,才繼續往下進行。)

完成之後,請每一組老師互相分享自己組思考的學生問題、可能原因和改善策略,並由其他組老師提供建議。例如:學生遇到這個問題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或其他的解決策略。老師們可以統整有哪些困難比較難改善現況,未來我們就以這一類問題再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建議時間20分鐘,邀請每組1位老師分享,完成分享後才繼續往下進行。)

尾聲 自主學習的意義

帶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有什麼意義?相信每位老師心中自有一把尺。但是這個意義或許並不容易傳達給學生知道,因為他們對人生的歷練還不夠多,很多我們的人生經驗對他們來說還太過遙遠,所以不如講點學生聽得懂的就好。其他更重要的意義就放在我們心裡,依然可以支持我們持續前進的動力。

以現實面的意義來說,自主學習是學習歷程檔案的多元表現項目中,各大學校系重點採計的項目。除此之外,如果學生要針對大學校系提供學習歷程檔案資料時,自主學習是最好針對特定領域的一份資料,可以充分呈現自己的學習興趣與大學校系相關性,是相當好用的一份資料。

而我認為的理想上意義,是這個世界變化的速度早已比我們當年成長的世界快得太多。年輕一輩的孩子注定要靠自己持續學習成長,才能跟得上世界變化的腳步。如果無法具備學習的能力與自主的態度,學生將被世界所淘汰。

以上是我帶領「認識自主學習」研習活動時,會讓參與活動老師共同完成的實作內容。因為實作的內容其實相當簡單,而且大部分的時間是老師們彼此討論。所以我希望將活動內容盡可能清楚描述,並搭配我事先提供的錄影和共編文件,讓老師們可以先完成初步的討論。

如果老師們完成初步實作和討論之後,想要進一步問我推動自主學習的經驗和想法,或是討論實作過程所產生的問題,那我們就可以更有效率地聚焦在特定議題進行討論,節省各位老師的時間。

希望這樣的活動,可以提供老師對於指導自主學習的方向有個比較清楚的輪廓。

我建議這個活動同樣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次,有助於讓學生認識自主學習。相關的經驗請參閱「帶學生從「認識自主學習」開始!」一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