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就像選一本書來讀,看書店老闆怎麼做?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實施到今天已經將近半年,其中「自主學習」似乎是很多學校在推展新課綱過程中比較難以突破的關卡。我覺得學校就像是一間書店,自主學習就像是讓客人自己找一本書來讀。但是書店老闆沒辦法硬是塞一本書逼客人讀,也不知道客人喜歡讀什麼書,每一位客人的喜好又不一樣。所以書店老闆的做法是把各種不同類型的書分類陳列出來,還把新書和暢銷書陳列在顯眼的地方。對於學校的老師來說,我們或許也可以採用和書店老闆一樣的策略。

很少有人進到書局,會衝到書架上拿起一本書就到櫃臺結帳走人。大家喜歡在書局裡翻翻看看,讀了一點書的內容之後如果覺得真正喜歡,才會買回家細細品味,或是就坐在書店裡面把整本書看完。學校就像是一間販賣各式各樣書籍的書店,每一位老師就像是一個特定主題的書櫃,他的肚子裡擺放有各式各樣和這個主題相關的書籍。

但不一樣的地方是,學生一走進學校,並不知道每位老師代表的「主題」是什麼,就像是書店裡的書櫃如果沒有標示,客人也不知道這家書店究竟有賣哪些類型的書一樣。還有更不一樣的地方是,學生無法像書店的顧客一樣,去看看書櫃裡究竟有哪些書,也無法隨手抽起一本書來瀏覽翻閱一下。因為老師的知識涵養都隱藏在大腦裡面,不會隨時顯露在外表上。如此一來,學生就沒辦法找老師幫忙,老師也沒辦法知道學生究竟需要什麼(因為學生多半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學習什麼)。

既然如此,我們就開始像書店老闆一樣思考吧!

我們可以把每一位老師擅長和感興趣的領域都對學生公告,就像是在每一座看起來都差不多的書櫃標上主題分類,這樣子顧客就知道去哪一座書櫃前面找書,學生就知道去找哪一位老師可能可以找到感興趣的學習內容。

當學生找到相關主題的老師之後,老師可以像書櫃呈現各式書籍的方式一樣,介紹學生這個主題有哪些有趣或有意義的內容值得學習。如果顧客想要從書櫃裡抽一本書來翻閱看看,老師可以告訴學生有哪些網站(或其他學習資源)可以找到相關內容。學生可以在瞭解得更深入一點之後才決定要不要進一步學習,就像顧客在翻過書的內容之後,才決定要不要把整本書繼續看完。

學校也可以比照書店把暢銷書和新書都陳列在顯眼的地方,讓顧客可以很容易看到其他顧客會感興趣的書。所以學校和老師也可以收集受學生歡迎或重要的學習主題,一字排開直接介紹給學生,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有機會更快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學習主題。

要求學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憑空找到自主學習的主題,比較不容易。

過去這個學期,我們學校也經歷過「教學生自主學習的意義」、「教學生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教學生應該怎樣跟自己的興趣決定自主學習的方向」,結果學生填報自主學習計畫的情況還是很不理想。於是我們立刻改變做法,拜託學校十幾位老師根據不同領域,把值得學習的各式主題介紹給學生,同時也安排師生互動,由學生直接詢問老師還有哪些自主學習的可能性,略具雛形的自主學習計畫才陸續成形。

最近我們擴大邀請更多老師加入指導,也收集更多不同領域的學習主題,甚至提供部分比較詳細的自主學習計畫,讓學生參考。目的除了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主題,也讓學生練習「自主」執行學習計畫。希望透過這樣的過程循序漸進,讓同學漸漸學會自己設定學習主題、自己規劃學習過程。我認為這還需要時間慢慢引導學生,因為這是他們過去不曾(或很少)進行過的學習方式。

以生涯發展的理論來說,十幾歲的高中學生大致上還在試探自己未來發展方向可能性的階段。所以從高一提供各種學習主題讓學生試探,並透過試探發覺自己的興趣應該是比較合適的做法。若是在高一就要求學生能夠確認興趣並根據興趣決定自主學習方向,可能反而比較困難。

我也曾經看到在推動自主學習的初期,有很厲害的老師,可以把學生各種莫名其妙的學習目標,連結到對學生有幫助的學習內容。例如從玩手機遊戲的過程,分析戰略與戰術的規劃。我認為這樣的方式很棒,但是這樣的方式很難推廣,因為這對大部分老師來說有點困難。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絕不是一、二位老師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很多老師的投入。所以培養可以帶自主學習的老師,也是推動自主學習相當重要的任務。

自主學習的起步是個難關,自主學習的執行和執行成果的呈現也是難關。

希望我用書店的比喻,可以讓大家理解我對於推動自主學習的想法和實際做法。但是該如何找到更多指導老師參與,如何和指導老師們建立共識,如何提升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意願和能力,以及如何準備自主學習成果等等,都還需要學校後續的費心籌劃。

路還很長,讓我們一起努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