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漢強老師的自主學習指導分成不限領域(閱讀)和自然領域(地球科學、地球科學議題探究)兩種類型,以下是詳細的說明:
- 不限領域(閱讀):以帶領同學進行簡單的閱讀當作自主學習,適合同學在剛開始接觸一個陌生領域的自主學習時,透過閱讀獲得一些基礎知識。一方面探索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一方面也練習自主學習的進行和成果的呈現,做為未來更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 適合想要以「閱讀」來進行自主學習的同學,不管任何領域或主題的閱讀都可以。
- 對於剛剛開始接觸自主學習,還不大清楚自己對哪些領域感興趣的同學,適合以簡單的閱讀來進行探索,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方向。
- 老師建議同學用「閱讀一本書」來當作自主學習的主題,是因為市面上很多內容很有趣的書,各種主題都有,而且圖文並茂,一定會有同學感興趣的主題,可以拿來當作自主學習的題材。
- 一本書不一定要整本唸完,可以只挑選其中一、二個感興趣的章節來唸就可以。唸過之後如果感興趣,再多唸一點或找其他相關的書繼續唸都可以。
- 如果閱讀之後發現自己對特定的主題感興趣,未來還可以找相關領域的教授,進行更深入的自主學習或探究與實作。
- 老師建議同學到類似誠品書局這樣的大書局去瀏覽架上的新書,可以先翻閱看看內容。如果發現感興趣的主題,把書買下來或去圖書館借閱都可以。
- 透過閱讀來進行自主學習的實際例子有:怎樣用網路訊息「帶風向」?以2016美國總統選舉為例、雙重效果的閱讀與學習-閱讀「學習如何學習」的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入門實例(單篇文章的閱讀),同學可以參考。
- 「自主學習圖書館」網站上有介紹許多同學感興趣的書籍和主題,同學也可以瀏覽看看。如果同學有感興趣的主題但是網站尚沒有介紹,可以告訴老師,讓老師幫忙找到之後再幫同學介紹。
- 「自主學習圖書館」網站上還有介紹一些自主學習該如何訂定計畫、如何執行、如何找到學習資源、以及如何撰寫學習成果的說明與範例,同學也可以多加利用。
- 在自主學習的後半段,老師會指導同學進行自主學習成果的撰寫,希望同學能夠將學習的成果加以呈現。
- 自然領域(地球科學、地球科學議題探究):以帶領同學進行科學探究的自主學習為目標,根據實際的科學觀測數據,透過探究與實作的科學歷程,完成真實的研究報告。適合已經進行過探究與實作課程,並且對地球科學議題感興趣的同學加入。
- 建議的科學探究議題
- 大氣:臺灣地區的颱風形成、移動路徑、強度變化、造成的風雨強度與分布
- 大氣:臺灣地區的氣溫、日照、降雨與特殊天氣現象的特徵與長期變化趨勢
- 大氣:全球與地區性氣候變遷的特徵與分析
- 地質:臺灣地區的地震發生區域、強度、頻率與影響
- 地質:臺灣地區常見的地質災害分析(例如:土壤液化、山崩、土石流、地層下陷)
- 海洋:全球及臺灣地區的潮汐特徵與變化
- 天文:不同大小尺度的天體特徵分析與比較
- 其他同學感興趣的任何議題,都可以找老師進一步討論
- 常用的科學資料庫:
- 中央氣象局(https://www.cwb.gov.tw/):包含颱風、氣象、地震、海洋等觀測資料。
- NASA(https://worldview.earthdata.nasa.gov/):全球尺度的大氣、海洋等觀測資料。
- 科學探究的歷程:
- 觀察現象-從科學的觀測結果來觀察自然現象
- 發現問題-以系統性的觀察找出感興趣的問題
- 建立假設-根據科學原理提出合理的假設
- 規劃研究-根據假設選定相關變因,設定資料分析方法
- 分析結果-根據研究結果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 論證建模-根據分析結果對科學假設進行論證,並建立科學模型
- 分享表達-呈現研究成果
歡迎對各種不同領域感興趣的同學,想要以閱讀的方式進行簡單的自主學習,都歡迎來找周漢強老師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