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用網路訊息「帶風向」?

W4

「操弄」第三章 奈及利亞,數百萬美元的選舉合約

主角正式進入SCL工作,發現公司的員工都是與他年齡相近的年輕人(主角當時26歲),但都是已經參與過相當多國際事務的人物。公司裡面有各式各樣的工作角色,其中一位擔任「研究設計」工作,負責設計像是人口採樣分析調查的區域或數量,讓其他人得以精準投放訊息的類型。

SCL公司將「個人資料」當作是新石油,並在世界各地持續蒐集個人資料,同時與部分網路公司簽訂合約,持續獲得「個人資料」的更新。這些「個人資料」的資料庫,就是SCL公司最重要的武器,幫助公司能夠達成工作上的目標。但是這些「個人資料」的收集,可能涉及法律層面的問題。

主角想要利用SCL公司的資源從事非洲醫療計畫的人道救援工作,就必須自己賺取相關經費,也就是從事政治活動。

尋找客戶要問的三個問題:這裡有需求嗎?你有預算嗎?你有時間表嗎?第三個問題的重要性在於,如果客戶沒有時間表,表示這個需求沒有急迫性,那客戶可能就不會付錢。

主角曾經在街頭擔任「募款員」,就是那種只有幾秒鐘可以說服路人固定捐款給某個不知名慈善團體的工作,藉此訓練尋找客戶與面對被拒絕的能力。目前臺灣街頭常見的是綠色和平組織採用這種方式募款,像是科博館附近就會遇到。

奈及利亞的一場總統選舉,是主角第一次參與爭取大型計畫的場合。從事一場選舉,事前的準備工作相當於一個社會學研究工作,並且要將研究結果精準運用到每個不同村落甚至每個特定人的身上。

許多政治人物總以為自己知道民眾要什麼,投注廣告給民眾要的。但SCL卻是創造一種環境,讓民眾產生需要這位政治人物的心理。

「要讓人們行動,你要創造條件,而這個條件必須迫使他們更有可能去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

我的感想:
這一段文章裡同時出現兩種「銷售手法」,一種是傳統式銷售手法,把商品(服務)找到需要的人然後賣給他,就是SCL公司把自己的服務推銷給奈及利亞總統候選人一樣。但SCL推銷候選人的手法則不一樣,他們是以「創造需求或渴望」的方式來引導選民選擇他們要推銷的總統候選人。

這讓我聯想到教學工作是不是也一樣呢?當我們需要學生出現特定的表現時,我們創造一個環境來引導學生的行為發生改變。其實完全一樣。

但如果顧客如果沒有錢,選民如果沒有投票自由,學生沒有出現特定行為所需要的基礎能力時怎麼辦?廣告公司不會幫客戶想賺錢的方法,SCL公司不會幫選民爭取投票的自由,但老師可以想辦法提供指導,培養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基礎。

很多老師以前都在培養學生不知道何時才會用到的知識,缺少創造一個有需求的環境,誘使學生把這些知識運用在行為的改變並成為一種能力。

而現在很多老師努力設計教學活動,創造環境想要引發學生的行為發生改變,卻忽略了他們缺少的能力基礎,沒有提供足夠的指導來提供行為改變所需要的能力基礎。

如果我們能夠漸漸把這兩種教育方式之間的間隔拉近,教育就會成功了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