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的思考也可以「熟能生巧」!
當我們練習任何一個動作的時候,老師或教練總是告訴我們「熟能生巧」,只要多做幾次練習,動作就會越來越熟練。原來思考也是一樣,相同的概念只要多想幾遍,就會越來越熟練,思考的速度也會加快,這背後的原理就是和我們的神經元細胞有關。
本書的第四章在講解神經元細胞運作的原理,雖然幾個名詞很拗口又陌生,不過我們只需要用到最簡單的內容,很容易理解。
我們大腦中的神經元細胞就像下圖右側的模樣,中間一球鼓起來的位置是細胞核,細胞核一側叫做軸突,另一側叫做樹狀突。軸突和樹狀突都有一些分支,樹狀突分支的端點叫做樹突棘。當一個神經元細胞要傳遞訊息給另一個神經元細胞的時候,軸突和樹突棘之間就會出現一個小小的空間叫做突觸,並在突觸產生放電的現象,讓訊息從一個神經元細胞的軸突傳遞到另一個神經元細胞的樹突棘(下圖左)。
如果軸突多次傳遞出相同的訊號給同一個樹狀棘,那這一組軸突和樹狀棘就會變得活躍,電流也會增強(下圖A到B),這就是某種程度的「熟能生巧」了。
我們的思考往往不止是兩個神經元細胞在傳遞訊息,而是多個神經元細胞連成一串在傳遞訊息。所以當我們熟悉某個概念之後,這一串神經元細胞之間的電流傳遞就會變得比較強勁,也就是我們的思考和記憶增強了,形成一個快速的「思考通道」(如下圖中紅色虛線)。
這樣的概念有點像是我們第二章筆記中所畫的圖(如下圖),圖中黑色圓點就相當於神經元細胞,紅色線段就相當於神經元之間建立的聯絡通道。當我們重複學習、思考及應用某個概念,神經元之間的訊息溝通就會越暢通,也就是思考上的熟能生巧。
有些同學從小就對數理方面不擅長,以為自己缺乏這方面的能力。但其實很可能是這位同學大腦中關於數理運算的神經元之間很少有訊息傳遞,所以一旦需要進行數理方面的思考,就很難找到正確的通路來傳遞訊息。但這並不是因為同學「不擅長」數理思考,更大的原因可能是「不熟悉」數理思考。以作者自身的經驗就可以看到,一旦我們願意花時間練習,即使原本不擅長的思考還是有可能漸漸熟練。(第一章和第五章是兩位作者親身經歷學習原本不擅長領域的故事)
當我們學會新的概念,建立起新的思考通路之後,這些思考通路未來有可能幫助我們學習相關的知識概念,讓我們更容易建立類似的新思考通路,學會新的概念(如下圖)。
雖然這樣的原理很簡單,簡單到就算不知道這件事,同學也時常在運用。例如每次要小考之前,同學就會利用重複書寫會唸出聲音來背書,或是重複練習考題來熟悉解題技巧。但我覺得受限於考試的型態通常侷限在選擇題,導致同學重複練習與熟悉的概念都是「會考的」部分,例如科學公式的應用與計算。至於「不會考的」部分,例如科學公式背後的原理和來源,同學就會很快忘記,甚至是從一開始就沒有學會(如下圖)。
這就導致同學善於應付單一個概念的應用問題,但是要整合不同概念時,因為需要用到概念背後比較複雜的思考,是屬於不會考因此不熟悉的部分。這就導致同學在大範圍綜合性測驗的時候不容易回答得出正確答案,甚至也限制了同學運用基本知識學習更艱深知識的能力(如下圖)。
所以我會希望同學在學習某個單元的知識概念之後,一定要:
- 想辦法用文字或圖形,完整詮釋一遍這個概念的內容,這樣可以讓完整的概念重複在大腦中思考強化。
- 試著把自己學會的概念講解給別人聽,透過講解的過程,可以發現自己還沒想清楚的部分。甚至透過聽眾的提問,更容易發現自己思考還不完整的漏洞。
- 回想過去曾經學過類似的概念,加強新舊概念的連結,可以讓學習和記憶更進一步強化。
- 廣泛的應用和練習還是具有增強學習效果的功能,但不是每學完一個概念,考完小考可以答對部分的問題就以為自己已經學會了。
很多爸爸媽媽在小學階段都還會陪著孩子做功課,指導孩子功課上遇到的困難。但往往到了國中甚至高中之後,父母可能是因為沒有時間或對於國高中所學的知識已經淡忘,就不再指導孩子功課,轉而只盯著孩子有沒有在唸書以及考試成績的高低,而無法真正協助孩子突破學習的困境。
根據前面我所建議學生的學習方式,如果父母也能夠幫忙,例如在第二個步驟扮演那個聽眾,聽孩子解釋他學到的概念,並提出自己聽不懂的地方。如果孩子也答不出來,就鼓勵孩子回學校問老師或同學。我相信這樣的陪伴,對孩子的幫助會非常非常大。
希望我們可以一起為孩子的學習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