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問題的起因
課本的內容實在太多。
課本的內容太多其實並不是課本的作者太貪心,而是編寫教育部課綱的教授太貪心。就以即將實施的107課綱來說,教育部草案中的課綱內容,有些我要花四節課還很難講清楚的觀念,課綱只安排一個小時的時間。簡單換算下來,同學可能只有很少的時間卻必須同時理解很多的內容,最簡單的方法當然就是看講義的重點整理,然後多做題目會考試就好。
難道教授們不知道這些內容太多,學生學不完嗎?我猜是因為這些大學教授都很厲害很天才,不然怎麼當大學教授?甚至成為制訂課綱的重要人物?對這些厲害的人來說,課本的內容可能根本小菜一碟。偏偏大家考試的成績都還不差,讓教授們察覺不到問題已經發生,等這些學生進到大學才在批評他們程度低落,猛怪高中老師沒有好好教書。冤枉啊!!!
單選題的考試主宰成績
如果課本內容太多,同學負荷不了,學習成就低落,成績差,或許大家會認真思考問題發生在哪裡。但是當完全搞懂課本內容困難,應付考試題目卻相對簡單的時候,試問你會怎麼做?
我認為社會中有一定程度的菁英,可以又搞懂課本又應付考試,就像是八股文寫得好腦袋還是很靈活的政治人物一樣存在。
可是對於學習能力次一等,卻佔大部分比例的一般學生來說,現實不允許他們倆者兼得的時候,誰都會選擇努力應付考試題目。
至於對制式課程學習意願或能力更低的一群學生,不論他其他的能力有多強,多半會被冠上壞學生的稱號然後被放棄,那是另外一個大問題。
老師的抉擇
身為一位老師,多半理解上面兩個問題的存在,但老師的選擇,同樣分成兩種。
一、教學生會考試,學生考得好,進好學校,自然將來會有好出路。
二、教學生理解知識的本質,學生不見得考得好,但知識和思考能力終身受用,自然會有好將來。
我相信絕大部分的老師對知識理解的程度與思考具有一定深度,我也相信兩種老師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很多老師被迫選擇第一種教學方式,因為學生在乎考試成績,家長在乎考試成績,甚至學校都在乎考試成績,老師有能力堅持嗎?
每年都有學生抱怨我不安排小考,害他們沒有機會練習考題。當我明知到你們連知識的內容都還無法完全理解的時候,你要我犧牲帶領大家思考的時間來練習考題?我真的做不到!
短時間之內,我看不到這三個問題被解決,甚至只是改善的機會。
現在的學生應該比較肯+會問問題了吧XD?
以前不敢問是因為沒預習怕問了課本中就有的東西但自己沒注意到OTL問了很丟臉及顯眼啊。或是一點興趣也沒有之類的。以前上文學史時一起修課的同學問一些明明課本上就有的東西會讓人感到是在浪費大家時間…
不過多問問題不單單只為了解自己的疑惑,也解了沒有問問題但又沒問的那些人心中疑惑。
是說我都記不太清楚當時我上地科課時強哥有沒有讓我閱讀課本這件事了哈哈哈XD
當時沒有,最近五年才剛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