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日本的城

Ch1-2-豪族居館

 

[我的筆記]

在「古墳時代」(三世紀中期到七世紀末期),從一般平民中脫穎而出了一群具有身份、階級的「豪族」,他們除了建造特殊的墓所-「古墳」外,亦建造了專屬的居所。這些豪族們居住宅邸(屋敷)便被稱為「豪族居館」(ごうぞくきょかん)。

多數的豪族居館皆以「堀、土壘、柵」等圍繞,主要是「平面方形」的基地(敷地)。基地內建設了住居、倉庫等,有時會設置「柵列」、「物見橹」,基地邊緣有時會設置「張出(はりだし)」、「突出部」等突出於基地的防禦設施。豪族居館多半設置在與一般集落隔絕的處所,是一種「具有防禦功能」的居館。

分布範圍從九州到關東地方皆有。代表遺跡有「三之寺遺跡」、「原之城遺跡」。

 

  • 三之寺遺跡(三ツ寺遺跡,みつでらいせき),群馬縣高崎市:

三之寺遺是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的豪族居館。居館是邊長約為86m的方形基地,並在西邊兩處、南邊一處設置突出於基地的「張出部(突出的小區域)」,基地四周以水堀圍繞,內部再以「三重柵列」圍繞。

水堀的寬幅約為30~40m,深3~4m。水堀的斜面部使用如同於古墳上的「葺石」(擋土牆)一般的「石張(石張り)」來裝飾。

基地內部以「柵」區隔成南、北兩區。南側以居館為中心,並設置了從外側引水進入的祭祀設施;北側則排列了複數「豎穴住居」以及倉庫群。

但出口部與突出部並沒有配備太多的防禦設施,反倒是設置了能彰顯居住者權威與神秘性的裝置。

 

  • 原之城遺跡(原の城遺跡,げんのじょう),群馬縣伊勢崎市:

全日本最大的豪族居館,建於6世紀中期。東西約110m,南北約170m的長方形基地,四周以寬20m的水堀圍繞。

設置於南側的土橋是唯一出入口,以土壘圍繞的基地上,亦設置了5個張出所。

設置了「四面庇」的「掘立柱建築」是位在中央部位的中心建築物;北側設置了倉庫群,南側則是豎穴住居群。從基地內部出土了農耕祭祀用的遺物。

 

[重點整理]

  • 定義:「豪族居館」是豪族所居住的「帶有防禦設施」的宅邸(屋敷),是以「堀、柵、土壘」等圍繞的平面方形區域。
  • 年代:古墳時代(三世紀中期到七世紀末期)
  • 位置:在與一般集落隔絕的處所設置。
  • 三之寺遺跡,群馬縣高崎市:
    • 邊長86m的方形基地。西邊有兩處、南邊有一處設置「張出部」。
    • 四周以水堀包圍,再以「三重柵列」圍繞。(雙重防衛結構)
    • 水堀幅約為30~40m,深3~4m,斜面以「石張」裝飾。
    • 基地以「柵」區隔成南、北兩區。南側:居館、祭祀設施;北側:豎穴住居、倉庫群。
  • 原之城遺跡,群馬縣伊勢崎市:
    • 全日本最大的豪族居館,建於6世紀中期。
    • 東西約110m,南北約170m的長方形基地,四周以寬20m的水堀圍繞。
    • 唯一出入口:南側的土橋。
    • 設置5個張出所。
    • 中心建築物:建於中央部位的「四面庇」的「掘立柱建築」
    • 北側:倉庫群;南側:豎穴住居群。
    • 出土農耕祭祀用遺物。

 

[注意要點與比較]

  • 環濠集落:整個村落;豪族居館:非集落內所有人,僅「豪族」一族。

 

  環濠集落 豪族居館
  「繩文時代」到「彌生時代」 古墳時代
年代 約從4000年前延續至西元200年左右 3世紀中期到7世紀末期
面積 (待確認)*書中未提及 2000m2以下到7000m2以上
規模
居住人員 整個集落的成員 僅「豪族」一族
防禦設施 柵~環濠 堀、柵、土壘
相關百名城 吉野之里遺跡(No.88)

 

[相關百名城]: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