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傳統的考季,已經漸漸步入尾聲了。最新的消息是,要考上建中跟北一女,國中基測分數都要超過二百九十分,這是一個每科都只錯一題就考不上的分數。然而同樣的考試,在台灣的後山—台東,當地位居榜首的台東高中,今年可能不到一百八十分就可以考上。在這兩個高度落差的分數背後,究竟代表了甚麼樣的教育現場呢?我很好奇。
大學的時候為了出地質野外,曾經在台東的田野、山谷、溪流裡,汗流浹背地和大太陽奮戰。辛苦了一天的野外調查,回到「市中心」,卻是比台北鄉下還要更鄉下一萬倍以上地荒涼。當時的我們並不以為意,反正我們觀察的對象是岩石、地層,所以沒有太多城市的開發,對我們來說反而是件好事。
只不過,我們總是自私地希望,台東可以是永遠的好山好水,但是經濟活動不足卻使得當地可運用的經費相對地捉襟見肘。而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對教育的投資。簡單來說,當基礎的民生設施都還付之闕如的時候,誰會想到把錢拿去教小孩唸書呢?所以在台東,教育可以說是最奢侈的花費之一了!
雖然說花錢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總是比較容易解決的。但是對台東的孩子來說,這些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對他們卻是困難重重。在台東,有三成以上的學生,必須接受補助才能完成註冊。更遑論書籍費用、午餐費用、甚至是課後補習的費用了。當我看到希望工場的報導時,才知道一千元獎學金對當地的孩子來說,是多麼有價值的一件事。
在台灣,我們有尖端的高科技、醫療人才,可是我們參加大學指考的孩子,卻大約有一半的學生每一科都考不到四十分。甚至像英文、數學這些科目,零分的人數更遠遠超過滿分的人數。我想,每次考試中的低分族群,大多是這些這些弱勢的孩子們所「貢獻」的。
我曾經到泰北的華人難民村當過義工老師,跟那裡相比,台灣不論如何都要好得多。但台東,只不過是個搭火車半天之內就可以到達台北的地方,卻已經和台北有了天差地壤之別,我們如何能夠視而不見呢?於是最近幾年,台灣也開始有了許多關懷台東教育的活動,像「希望工場 ~台東縣弱勢學生補助計劃(http://www.hopemaker.com.tw)」就是其中之一。
很希望自己也可以幫這些孩子一點忙,正好有這個機會幫「希望工場」寫個文章,也算是盡點心力吧!
Having read this I thought it was really informative. I appreciate
you spending some time and effort to put this article together.
I once again find myself personally spending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time both reading and posting comments. But so what, it was still
worth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