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的科景

科景網(http://SciScape.org)成立於1999年4月,是一個以中文報導科學新聞的網站。這個網站從建立、維護、到每一位編輯撰寫所有的科學新聞報導,都是沒有任何營利與收益的義務性質。持續發佈不同領域的科學報導,曾經是許多學生獲得第一手科學發展資訊的重要管道,也是寫報告、論文的最好幫手。但是,隨著早期的編輯漸漸從悠閒的學生身份轉變為繁忙的研究人員和孩子的爸媽,新一代編輯又少有生力軍加入的情況下,發表在科景上的新聞報導數量開始迅速下滑。眼看著這個網站就要漸漸失去生命的光彩了,身為科景的一員,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這個網站從浴火中重生呢?

或許有人會問說,在這個網站跟部落格爆炸的網路年代,跟科學或是科學新聞相關的,恐怕也多如牛毛。既然如此,就算科景這個網站殞落,也還有千千萬萬個像科景這樣的網站,少一個網站其實沒有差別啊!沒錯,想要深入瞭解的人,本來就會自己去看原文報導,或是直接閱讀原文的論文。想要湊個熱鬧的鄉民,去看看報章媒體三不五時出現的「垃圾科學搶鮮報」就好,再不然臉書上面狐朋狗友轉寄的新聞早就一輩子都看不完了,還需要再多一個科景的存在嗎?要談到科景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應該說這裡是一個中文科學新聞報導的「原創」地。

在國外,有很多類似的科學新聞報導發佈中心,部分著名的期刊(像是:Nature和Science)甚至會有自己的新聞中心,將最新發表的科學論文寫成新聞報導。但是在台灣,我們所看見幾乎所有的科學新聞,都是翻譯自國外的科學新聞報導。台灣原創的科學新聞報導,則是侷限於國內學者的研究內容,像聯合報「新聞中的科學」已經算是不錯的科學新聞報導。除此之外,像科學月刊和科學人雜誌中的一小部分內容,也可以算是真正原創的科學報導,但是這一類的報導又稱不上所謂的「新聞」。所以看來看去,除了科景之外,真正在台灣持續報導國外科學新聞的媒體,還是幾乎沒有。

誠如我前面所提到的,中文的科學新聞報導,應該是要提供給「不只是想看熱鬧」卻又「沒有能力直接閱讀原文論文」的使用者閱讀的。我相信很多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部低年級,對科學感興趣的這些學生,仍然非常需要比科學人雜誌內容更新一點,又比新聞媒體報導更深入一點的內容,這就是我在科景寫作所設定的目標。我是在2001年7月加入科景編輯行列的(翻譯加菲貓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看來我2001年那時相當閒啊),剛開始,我會先閱讀國外的科學新聞(像是:ScienceDaily、EurekAlert!),然後寫成一篇中文的報導。但是漸漸的,我對於這種看別人的報導來寫報導的二手傳播方式有點抗拒,於是我開始直接讀Nature和Science的論文來寫報導。

直接念論文來寫報導確實困難了不少,我也遇過好幾次最後因為實在看不懂而放棄報導那一則新聞的經驗。但是相對的,這樣也才能真正寫到科學研究的「核心」,寫出更有價值的報導。只不過後來我有點懶惰,開始等到輪值科景主編的時候才會念文章寫報導(大約半年一次),甚至還從2008年左右主編輪值停擺之後,幾乎整整偷懶了二年沒有寫報導(汗)。大概就是因為像我這種懶鬼人數暴增,才讓科景漸漸地沒落的吧!

後來從今年四月開始,站長拋出了關於科景未來的話題,正式讓大家開始意識到這個網站的功能正在漸漸喪失。討論期間,仍然有好幾位編輯提出了許多建言,於是大家提議在七月的時候面對面討論一下。雖然很多編輯提出的意見都相當具有前瞻性與重要性,但是對於一個幾近停擺的網站來說,我覺得與其大刀闊斧地重建,還不如把編輯找回來,把科景的「本業」–科學新聞報導先固守住,我們才有能力繼續往前進。總編輯Gene也說,「所有編輯現在就回去每個禮拜寫一篇報導,科景的問題大概就可以解決一大半。」簡單一句話,直接道出了讓科景重生的關鍵。

於是,我一方面自告奮勇,擔任聯絡所有編輯的任務,另一方面也開始重拾荒廢已久的科學新聞報導工作,正式從自己開始,展開科景浴火重生的任務。下一步除了要喚回失聯編輯們的熱情之外,我們也開始跟幾位已經在大學當老師的編輯們商量,要在大學裡開設科學新聞寫作的課,吸引更多的新血加入科景。至於未來科景會不會「發揚光大」,我想這不是我們最在意的事。就像當年的科學月刊,也曾經扮演過火車頭的角色一樣,如果未來有新的媒體可以把中文科學新聞報導的這件事做得比科景更好,屆時我們一定會開開心心功成身退的。

根據我的觀察,目前國科會似乎已經開始有一些零星的計畫,支持一些網站開始編寫類似科學新聞的報導。如果經費能夠持續,學科的範圍能夠擴展,倒是不失為一個好的發展。但是,撰寫科學新聞報導這種事,不能發SCI的論文,也不能有什麼量化指標的貢獻,所以若是要期待政府能持續投入人力物力,現階段恐怕還是緣木求魚吧!不知道,在我們老到看不見螢幕,寫不出文章的時候,還會不會有人繼續做這些對自己沒好處的事呢?科景期待你的加入。

5 thoughts on “浴火的科景

  1. 很难能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科学报道还是需要专业人员,除了要真实的报道别人的研究进展,还需要有自己的评论和疑问,如果只是一味的翻译,意义不是太大。除此之外,不一定只翻译国外的,更需要对中文刊物中的研究成果作报道,加上自己的评论,这就是特色,吸引读者之处。

    1. 嗯,基本上科景的報導,都「不是」用翻譯的,而是由編輯消化過後所重新編寫的原創報導。
      一篇科學新聞報導「該不該加評論」、「該加多少評論」都是見仁見智。但寫出好評論比寫出好報導要困難得多,自認為功力還不到寫出好評論的程度,所以寫出好報導才是第一要務。
      至於為何不報導中文刊物的內容?
      1.他已經是中文的了,大家都看得懂,不如直接去看刊物的內容。
      2.台灣的研究機構與圖書館大都有訂閱西文期刊的電子版,取得方便;但大陸的中文期刊除非自己花錢,或是努力去圖書館找,否則很難取得。
      3.不可諱言,科學上重要、有影響力的研究結果,主要都還是發表在國際期刊上。
      4.我們努力想開一扇窗,但我們不可能有時間精力去開所有的窗。

      我剛剛去看了石木網友的網站(http://hawkman.geoidea.org/),內容相當豐富,也推薦給大家。

  2. 我曾在某一年比較閒的時段報名編輯過,不過報名完沒多久又一堆事情,所以從來沒開始過..加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