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雲南、緬甸、寮國和泰國的邊境山區,有一種叫做舞草的植物,他會在有人靠近的時候搖擺身軀,彷彿在提醒靠近的人說,一旦繼續往前走,將不再有回頭的機會…
西元1949年,民國38年。國共內戰,大半的中國版圖都已經淪陷,國民政府兵敗如山倒,但是沒有人打算在這個時候認輸。當時蔣中正先生將國軍最精銳的第八軍和第廿六軍調往雲南昆明,打算作為最後的孤注一擲。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選在此時發動叛變,並俘虜了兩軍軍長李彌和余萬程,史稱「昆明事變」。
蔣中正於是下令兩軍猛攻,雖然最後還是逼得盧漢釋放了兩位軍長,但是一旁守候多時的解放軍將領林彪並沒有放過這個機會,他以四個軍的兵力追擊猝不及防的第八軍和第廿六軍,於是國民政府軍最後一次戰事也在此結束。上萬名的精銳雄師,最後只剩下1347人逃往鄰國緬甸東北角落的山區。
雖然緬共並沒有放過這群殘存的兵力,但是身經百戰的他們也不是這麼容易就會被撂倒。結果原本只剩下千餘人的部隊,反而集結了周圍的反共勢力,一躍成為兩萬多人的大軍。李彌將軍甚至在1951年間五度「反攻大陸」,最多曾經「光復」雲南省十六個縣,震驚海內外,只可惜每次都因為後援不足而撤退(劇情真像是孔明伐魏,七出祈山的故事)。
只不過樹大招風,深感芒刺在背的中共於是唆使緬甸向聯合國施壓,控訴中華民國的軍隊「入侵」緬甸。於是在1954年,民國43年,國民政府撤退了七千多名兵力及李彌將軍,正式對外宣告撤軍。但是留在原地的副指揮官柳元麟於是將部隊化明為暗,繼續從事反共復國大業,當時部隊的人數仍達一萬八千多人。
西元1958年,民國47年。柳元麟再次率兵反攻雲南,同年台海亦發生八二三砲戰的歷史事件。但是中共實在無法繼續忍受雲南邊境這樣的戰事,甚至還引發西南國境內民眾的揭竿而起。於是在1960年底,中共和緬共聯手出擊,以六萬人的兵力南北夾擊。柳元麟的部隊受到重創,於是部分兵力轉進寮國,但仍繼續駐紮緬甸山區邊境附近。
因為這場戰役,使得中華民國再次承受國際壓力,於是在西元1961年進行了第二次撤軍,總計四千多名進入寮國的部隊被撤退回台灣,其中兩百多人被安置在今天南投縣仁愛鄉的聳山峻嶺中,沒水沒電,靠一雙手流血流汗地開墾荒地。那塊當年的原始叢林,就是今日的清境農場。
同年,國民政府進行了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撤軍。剩下李文煥及段希文指揮的兩軍,有部分士兵因為家就在滇緬邊境不願意離開,於是他們拋下中華民國國軍的軍籍,打算解甲歸田。只是緬甸跟寮國都視他們為毒蛇猛獸,必除之而後快。最後兩軍只能轉進泰北,踏過充滿瘴癘的奪命山林。
途中,他們遇見了當時仍未被發現的舞草,只是此刻沒有人知道,這些小草正在預言他們未來的命運…
註:以上的故事改寫摘錄自監察院的調查報告,後由新新聞出版社所出版之「滿星疊悲歌」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