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說:「房子並不等於家,房子是一個硬體,必須有人去關心、去經營、去布置過,這才叫做家。有些人只有房子,並沒有家。」去年,我買了新房子;今年,我想要把他變成我的新家。
拖延了許久的新房子,終於在今年的寒假順利交屋。伴隨著交屋之後緊接而來的,除了房屋貸款之外,就是新房子的布置了。其實早在幾個月前,我就開始跑家具展看家具,也試著聯絡過系統家具(不過他們不理我)。所以為了買到合用、品質不會太差、又價格合理的家具,可真是讓我走遍了大街小巷啊!
交屋之後,事先張羅的家具和家電於是陸陸續續開始「進駐」到新房子裡頭。慢慢地,原本還空蕩蕩的地方,漸漸有了「家」的味道。趕在過年之前,我繼續到各大賣場採買一些鍋碗瓢盆和柴米油鹽之類的家用品。雖然布置新房子的時候很開心,不過「流水般」的花費,真讓我的荷包變得比信用卡還要扁了說…
好不容易,新房子的布置終於大功告成。選定搬新家的日子之後,就是開始準備「入厝」的儀式了。其實,我們家裡面從來也沒有這些習俗,不要說我不懂,連我老娘也是一整個不知道啊!所以,最後當然還是拜託兩位習俗專家,我姐和我姐夫兩位「權威人士」囉~
入厝的日子是選在新年的正月十一,國曆二月十七這一天。姊姊除了事先提醒我要準備的眾多「傢私」之外,臨入厝前一天,姊姊一家還特地多跑一趟我的新房子,做最後的檢視。媽媽也特地提前一天上台北來住在表姊家,準備第二天入厝之後,陪我住第一個晚上(當然這也是習俗之一啦)。
到了入厝當天,等待時辰一到,大家就一湧而入,我灑錢、媽媽掃鹽,就算「正式」進到新「家」了呦!然後姊姊的兩個小朋友還開始幫我用紅包袋裝二十圓硬幣,放進家裡的每個抽屜裡。大人們則是繼續忙著貼春聯、掛紅幛、安羅經、安床,還要到鄰近的土地公廟拜拜(算是拜碼頭吧),才算完成了大部分的儀式。
為了小小地「慰勞」一下姊姊一家,也感謝米米全家今天都出動來幫我們家衝人氣。中午我們就在附近的中餐廳吃了一頓「大餐」,第一次在這裡「辦桌」,發現菜色雖然很平實,不過口味還算不錯呢!等下午拜完地基主,一切就算是大功告成。也終於,我算是搬進新家了!
入厝的習俗雖然繁瑣,但是習俗給人的感覺,就是代表大家都很重視這件事一樣。習俗中的每一道手續,與其把他當作迷信或麻煩事,倒不如想成長輩對我們的關心,藉由這一道道程序,傳達給我們。很高興自己有了新家,更高興的是,知道家人對我的關心和重視。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