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毛象來了!–有肉的長毛象,值得去看嗎?

這次長毛象特展的主角,阿基跟空空,兩隻來自西伯利亞的冷凍長毛象。其中阿基是一隻成年的公象,兩隻長長的象牙和完整的象頭,外帶一截有肉還有毛的象腿,號稱曾經在愛知博覽會吸引了二千萬人次參觀人數的紀錄。而空空則是一隻一歲的幼象,小小的象牙和象鼻似乎沒有跟著來台灣,但這前半截身軀可也是曾經讓相當多科學家為之瘋狂的研究目標。只不過這樣的的介紹,似乎無法解釋他們究竟有何珍貴,值得我們花兩百塊去買門票看他們一眼呢?

首先,長毛象是已經滅絕了的生物。這和林旺爺爺去世不一樣,林旺爺爺雖然死了,但是我們去木柵動物園還是可以看到長得很像林旺爺爺的其他大象。可是真正看過大象還長著長毛的,就只有一萬年前的原始人了。所謂的滅絕就是,一種生物完全消失,而且理論上永遠都不會再出現了的,像恐龍就也是一種已經滅絕了的生物。

滅絕…有很特別嗎?其實沒有!因為地球上所有曾經存在過的生物,超過99.9%都滅絕了、消失了、永遠不會再出現了。但是你也可以說他「很特別」,因為所有已經滅絕的生物都有一個特別之處,那就是你看不到活的。甚至除了那些少數「最近」才被我們人類所滅絕的生物,我們可以來得及製作標本之外。絕大多數滅絕了的生物,我們都只看得到他的化石,而且這些化石通常還都是破破爛爛、殘缺不全的。

甚麼是化石?化石的定義是指,生物所遺留下來的遺骸或遺跡,經過石化作用之後被保存下來的部分。因為肉會爛,所以通常堅硬的骨骼比較容易變成化石。運氣好的話,腳印跟大便也可以變成化石。運氣更好一點,被琥珀包住還有機會保住「全屍」。當年有人在始祖鳥化石旁邊發現「羽毛的『痕跡』」,就讓那些化石火紅到今天。

海裡面的生物,死了之後沈在海底,靜靜地被砂石掩埋,完整被保存下來成為化石的機率很高。但陸地上的生物可就沒這麼幸運,他死了之後倒在路邊,除了風吹日曬雨淋之外,運氣不好還被大卡車壓過去的話,不要說留下完整的化石了,連留下一點渣渣都很難。所以就研究古生物(可以說是已經滅絕很久的生物)的科學家來說,能湊到一整隻的化石骨骸,就是上天恩賜的禮物了。

現在你可以體會,一隻有肉的長毛象,對古生物學家來說,會有多大的吸引力了嗎?可是,你一定還是會問,有肉有怎樣?能吃嗎?其實是可以啦,只是可能不好吃就是了。

侏儸紀公園我想大家都看過吧!還記得侏儸紀公園裡面那些可愛的恐龍們嗎?長脖子的巨大腕龍、有美麗頭飾跟犄角的三角龍、凶猛的暴龍、奸詐得要死的迅猛龍等等,我們是怎麼知道知道他們長相的呢?給你一個簡單的測試,那就是你去買一隻手扒雞,吃光他的肉之後,把他的骨頭排列整齊,然後請你想像他活著的樣子!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他長得甚麼模樣?有甚麼特徵?這些,還只是比較簡單的想像喔~

請問,你眼前這堆骨頭還活著的時候,他是吃草的還是吃肉的?他成年了嗎?公的還是母的?胎生或卵生?會不會哺育下一代?生活在甚麼樣的氣候?奔跑的速度有多快?這些問題,除非你能先斷定眼前這些骨頭是雞的骨頭,然後根據現在還活著的雞來回答剛剛的問題。可是別忘了,古生物學家手上的化石不僅殘缺不全,而且早就沒有活的生物可以提供資訊的時候,我們要怎樣把這些已經滅絕生物的模樣跟習性還原,甚至拍成電影給大家看呢?

確實很難,但並非不可能。其實像侏儸紀公園裡那些恐龍的模樣、動作、型態,都是古生物學家利用僅存的恐龍化石,來勉強比對現今生物的部分特徵,外加無比的想像力所推論出來的(並不是像電影中所演,去複製出活的恐龍)。可是如果你硬要問恐龍是甚麼顏色的?那我也沒辦法回答你,因為從來沒有任何一塊恐龍皮膚被保存下來,早就爛光光了!

但現在我們卻找到了還有肉的長毛象。

原本我們只能從牙齒的型態,來推測長毛象是吃甚麼的;現在我們可以直接從長毛象被冰存的肚子裡,找到還沒腐爛的草。原本我們只能靠零星的化石,想像長毛象的模樣;現在長毛象卻可以有血有肉地就出現在我們面前,那模樣再清楚也不過了。甚至不說別的,就說你怎麼知道長毛象是長毛的?要不是真有象毛被保存在凍土裡,化石骨頭上可是不會留下半根毛的!

當然,科學家是不會因為這樣就滿足了的,他們還從冰凍的長毛象身上取下了他的肉跟皮膚,想要從殘破的蛋白質組織中,拼湊成完整的基因密碼(DNA),希望有朝一日,生物複製的技術可以讓長毛象再現。不過,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