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與足跡

緣起

這個活動最初緣起於我(地質專長)、王嘉琪老師(大氣專長)和吳育雅老師一起在討論教材的時候,常常互相問對方問題問到彼此都不大答得出來的地步。我們覺得地球科學有很多現象背後的機轉,不能只憑「想當然耳」來臆測(而且多半都猜錯)。加上隔行如隔山的先天限制,很少有地科老師可以兼顧地質、海洋、大氣和天文四個領域的最新發展,導致地科老師的知識背景可能在某些領域落後科學發展好幾十年。因此我們開始構思,邀請大學教授,配對教授研究的方向與高中地球科學課程的內容,讓教授針對一個特定的地科主題,一方面重新幫地科老師補強背景知識,二方面則提供最新的研究發展,讓我們重新開始學習。

因此,一個最早的「參加意願調查」就此展開,在(當時)獲得將近40幾位地科老師的回覆之後,就決定鼓起勇氣,利用文化大學舉辦研習活動的場地和經費,辦理了第一場研習。(最早的調查表與宣傳文字:https://goo.gl/forms/PlymEbjBzLEvTo3A2;最早的活動規劃草案:https://goo.gl/pf1UWr

第一系列的研習活動(2017.02~2017.06)詳細活動內容與記錄
第一場研習是由台大大氣系的吳清吉教授主講「大氣穩定度」,也是身為地質出身的我,第一次認真學習大氣動力學的相關內容。演講非常非常地豐富又精彩,唯一遺憾是現場錄影設備故障,沒有留下影音的紀錄。

在第一場研習順利舉辦之後,我們陸續邀請台大海洋的朱美妃教授、台大大氣的楊明仁教授和台大海洋的詹森教授,分別針對放射性定年技術、颱風路徑及降雨關係、和臺灣的潮流舉辦研習活動。其中除了朱教授義務為我們演講之外,還獲得萬芳高中邱怡禎老師和成功高中謝莉芬老師提供場地與經費上的支援,讓我們的研習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當然每個場次的研習活動內容都相當精采,知識背景與最新研究結果兼具,確實是如我預期的研習內容。不過最大的問題是,每個場次的研習人數大約都在10人上下,讓我覺得有點對不起認真為我們準備演講的教授。雖然是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選在台北及週末舉辦,結果參加人數卻遠遠不如預期,讓我思考必須要改變一下做法才行。

第二系列的研習活動(2017.09~2018.01)詳細活動內容與記錄
於是,在學期結束之前,我跑了一趟中研院地球所,邀請郭本垣教授、譚諤教授、謝文斌教授和林珮瑩教授(後來還單獨邀請了李德春教授加入),幾位我熟識的師長和朋友,一同針對同一個主題「地球內部與板塊運動」來構思一系列的研習內容,預計在下一個學期開始舉辦。也因為講者我都很熟,經得起聽眾很少的尷尬場面,所以我大膽改變研習地點到臺中,想要嘗試看看在我任教的地區,是不是有足夠的參加人數可以支持這樣的活動。

我事先都有跟教授「告罪」說,參加人數有可能會很少,請教授們見諒。但教授們都立刻回應說沒關係,甚至說演講費沒有也沒關係,我總覺得能夠遇到這些古道熱腸的教授,實在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在此同時,我還獲得了清水高中教務主任和校長的支持,得到充足的活動費用來支應講者的演講、交通、和參加老師的餐費。當然也要感謝在學校確定有經費支持這個活動之前,就答應幫我分攤經費的臺中女中劉承玨老師和興大附中林士超老師,讓我能夠安心提早開始規劃活動。此外,為了讓參加者可以有交通方便的場地,我拜託科博館科教組的張鈞翔主任和劉冠任大哥,他們也二話不說就答應我借用科博館的場地給我,還出動科博館的同仁幫我打理周邊行政事務,這後面自然還有館長孫維新老師的支持,讓活動的進行都相當順利。(第二期的研習活動規劃:https://goo.gl/AjoFmY

結果,參加人數和研習效果都意外得好!每場參加人數都有將近40人,講者們演講的內容精彩自然不在話下,同時聽眾發問和討論的內容都相當具有水準,讓我覺得這個活動辦理得相當有價值。在活動進行的期間,我同時也開始接洽下一系列的研習活動,打算以「太陽系的起源及演化」為題。

第三系列的研習活動(2018.01~2018.06)詳細活動內容與記錄
會選擇「太陽系的起源及演化」這個主題,說沒有私心是騙人的,因為這完全就是我個人非常非常非常想要學習的領域,而且相對來說也是我最陌生的領域。一開始我得到的一個人名和一份名單,人名是吳育雅老師介紹在中研院天文所研究太陽系演化的尚賢教授,名單則是來自科博館孫維新館長提供展望講座的漫步太陽系所有講者。於是我先約了尚賢教授,親自到台北邀請他負責一個場次的研習活動。

結果,尚教授幫我敲定了整個系列的講座內容。

其實,一開始的討論是相當痛苦的。有別於第一系列大致上都是教授自己找好主題和內容;第二系列是我熟悉的領域,很容易完成內容規劃;但第三系列則是我完全陌生的領域,我根本不知道該拜託教授講什麼,我甚至連他的研究內容是什麼都不知道。於是在兩個小時痛苦的對談之後(我猜尚教授比我痛苦得多),尚教授終於稍微明白我想要的研習是什麼,他還仔細幫我從孫館長給我的名單中,一一分析每位教授研究的領域和專長,也介紹同在天文所的辜品高教授為我負責一個主題。事後整個系列的研習,幾乎就和尚教授給我的建議相同,幫了我好大好大的忙。

接下來的接洽就容易多了,除了尚賢教授和辜品高教授之外,我還邀請了陳文屏教授、葉永烜教授和呂聖元教授,幾位教授幾乎都是沒有猶豫就答應了我的邀約,第三系列的研習活動也大致定案。打開講者名單,完全就是金光閃閃、耀眼奪目的陣容。我真的覺得自己好幸福,可以安排一系列這麼棒的研習給自己(喂!)所有的地科老師。

在安排講者的過程中,輾轉找到研究隕石的李德春教授。由於隕石的研究不僅對太陽系的起源提供相當重要的直接證據,也是上一個系列「地球內部」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拼圖。原本一直找不到(其實是我有眼不識泰山)隕石研究的學者(不忍心讓李太楓教授南北奔波),結果是在太陽系的研究學者名單裡發現李教授。於是安排他為我們「承先啟後」,串連第二系列「地球內部」和第三系列「太陽系起源」的研習活動。

意外但是美好的插曲
在2017.09左右,意外看到任職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的李傑信博士返台演講的消息。於是我火速跟他聯絡,詢問他為我們演講的可能性。正好李博士前幾年出版了一本「宇宙起源」,2017.10又要出版一本「宇宙的顫抖(引力波)」的新書,因此他同意2018.02可以給我們一場演講。當時我沒有選擇最新、最熱門的引力波當題目,卻選擇「宇宙起源」當主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宇宙起源」屬於地球科學的課程範圍,是我應該要優先補強的知識拼圖。但其實我打算去別人主辦的活動聽「宇宙的顫抖」演講,一整個貪心啊。

原本以為「宇宙起源」這個主題和第三系列的「太陽系演化」距離太遙遠,只能算是個獨立的議題。沒想到最後因緣巧合,還是串連起了太陽系這個話題。

因緣是來自「我在臺灣找不到做宇宙起源的其他學者」。原本想搭配李博士的演講,邀請國內同樣從事宇宙起源研究的學者來個對話,卻怎麼也找不到合適的講者。後來在科博館協助第三系列研習的王斌威博士建議之下,我把目標轉向三位研究「星系演化」的教授。在三位教授中的二位教授大力推薦之下,我們邀請到王為豪教授來為我們講一場星系的起源與演化。

其實一直到研習活動開始之前,我都還對星系沒有任何概念。直到讀了王教授提供的書單,我才意外發現,原來星系的形成及演化,和宇宙起源這個議題如此相關。也是一直到我看了再下一場,恆星起源的參考資料,我才知道原來這些話題都是彼此相關的研究領域。

真正是因為「無知」而意外湊出更豐盛的知識饗宴。

進行中的未來
寫下這篇文章的同時,第三系列的真正開幕場次「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恆星與小行星)」即將進行。看過講者的電腦簡報之後,已經坐立不安地在期待研習開始。我相信未來的研習活動一定還是場場精彩,期待各位的參與。名額很多,不怕場地會被坐滿,只怕被大家錯過。

大事紀

2018.02.13 舉辦106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書報討論會活動。星系的起源與演化 中研院天文所王為豪博士

2018.02.12 舉辦106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書報討論會活動。宇宙起源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李傑信博士

2018.01.13 舉辦106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五次書報討論會活動。從隕石研究看地球與太陽系的起源及演化 中研院地球所李德春研究員

2017.12.23 舉辦106學年度第一學期第四次書報討論會活動。化解台灣構造上的爭議 中研院地球所郭本垣研究員

2017.11.18 舉辦106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三次書報討論會活動。利用地震學的方法,看板塊運動的動力來源 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林佩瑩研究員

2017.10.15 舉辦106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書報討論會活動。從高溫高壓的礦物實驗,看地球內部組成礦物的物理與化學特性 中研院地球所謝文斌研究員

2017.10.4 完成第三學期書報討論會活動規劃v4。https://goo.gl/H2i3YY

2017.9.16 舉辦106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書報討論會活動。地球內部的熱、壓力、與熱對流 中研院地球所譚諤研究員

2017.8.20 完成第三學期書報討論會活動規劃v3。https://goo.gl/233ZVZ

2017.8.18 提出第三學期書報討論會活動規劃v2。https://goo.gl/bvs8BP

2017.8.16 討論第三學期書報討論會活動規劃v1。https://goo.gl/B5o2pe

2017.8.13 確定第二學期書報討論會活動第五次活動講者與內容。
第五次活動內容(初稿):https://goo.gl/hiX8NK

2017.8.12 提出第二學期書報討論會活動計畫及前四次活動內容。
研習活動整體計畫:https://goo.gl/stMDrC
第一次活動內容:https://goo.gl/pkHw7w
第二次活動內容:https://goo.gl/4gJmYf
第三次活動內容:https://goo.gl/isNczV
第四次活動內容:https://goo.gl/dRDGSL

2017.7.04 提出第二學期書報討論會內容規劃v2。https://goo.gl/ARo7J8

2017.7.03 討論第二學期書報討論會內容。https://goo.gl/FpZCX9

2017.6.24 舉辦第四次書報討論會活動。臺灣的潮流-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詹森教授

2017.6.22 提出第二學期書報討論會內容規劃v1。https://goo.gl/FQSD5y

2017.6.10 舉辦第三次書報討論會活動。台灣的颱風降雨與氣候變遷-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楊明仁教授

2017.4.22 舉辦第二次書報討論會活動。是誰「鋯」訴我們造山的歷史?鋯石的定年、分析與應用-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朱美妃助理教授

2017.4.13 敲定第三次和第四次書報討論會活動
6/10(六)在台北市萬芳高中舉辦,由台大大氣系楊明仁教授帶領
6/24(六)在台北市成功高中舉辦,由台大海研所詹森教授帶領

2017.4.07 進行地球科學書報討論會活動主題票選。
https://goo.gl/forms/vN52qSSLYQabsEVI3
調查結果:https://goo.gl/zqmpLQ

2017.3.25 舉辦第一次書報討論會活動。從大氣穩定度到CAPE-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吳清吉副教授

2017.2.13 發佈3/25第一次書報討論會第一號活動通知(文化大學;吳清吉教授;從大氣穩定度到CAPE)。

2017.1.18 統計目前表示贊助活動意願的學校和團體包括:
文化大學、地質學會、台中市清水高中、台北市萬芳高中、台中市台中女中、台北市航海家地科社群。

2017.1.17 暫訂第一次和第二次書報討論會活動
預計3/25(六)在文化大學舉辦,由台大大氣系吳清吉教授帶領
預計4/22(六)在台灣大學舉辦,由台大海研所朱美妃教授帶領

2017.1.15 同意帶領書報討論會活動的專家學者名單
https://goo.gl/V5SuCO

2017.1.14 開始接洽學者專家人選、經費贊助單位及活動舉辦場地
(歡迎大家提供專家學者人選建議及可提供演講費用支援的學校)
學者專家推薦名單:https://goo.gl/5HfjxZ

2017.1.14 建立公開資料夾,放置相關文件檔案
https://goo.gl/kuypol

2017.1.13 EMAIL通知參與伙伴並成立FB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EarthSeminar/

2017.1.13 完成活動初步規劃

2017.1.10 發出問卷調查參加意願
問卷:https://goo.gl/forms/HctTH2CTmArSNrnw1
問卷結果:https://goo.gl/Oqi6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