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星系與太陽系的起源及演化

序曲–「隕石裡的祕密」中研院地球所李德春教授
由李德春教授以隕石為題,從研究地球的組成,講到研究太陽系的起源。

序曲–「宇宙起源」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李傑信博士
如果要把故事從頭講起,就不能跳過宇宙的起源這個話題。我們邀請在NASA任職多年的科學家李傑信博士,從理論和觀測並進,為我們訴說這個全宇宙最古老的話題。

序曲–「星系的起源與演化」中研院天文所王為豪博士
星系究竟從何而來,是我們極少有機會接觸到的研究議題。這數千億顆恆星為何存在,以及如何演變,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遙遠而陌生。非常難得我們可以邀請到中研院天文所的王為豪博士和我們討論這個有趣的議題。

開幕
我們邀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孫維新館長,以豐富的科學研究及教育經驗,帶領我們展開這一系列的研習活動,主持開幕儀式。

首部曲–「恆星與行星的演化」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陳文屏教授
我們以「恆星的形成」來開啟這一系列演講,從分子雲塌縮到核融合反應的形成,重建太陽系中心–太陽的形成歷史。除了太陽之外,太陽系裡面還有為數眾多的其他天體,包括行星、小行星與彗星等等。其中小行星帶的存在,意味著太陽系形成初期,行星形成過程中曾經發生過的重大事件。我們邀請陳文屏教授先為我們建立太陽系中恆星與行星形成與演化的基本概念,再請陳教授分享他多年來對小行星的深入研究,讓我們可以瞭解太陽系在行星形成階段可能的樣貌。

二部曲–「彗星帶來太陽系遙遠又古老的訊息」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葉永烜教授
彗星的成分中暗藏太陽系形成最初物質分布與物質狀態的秘密,以近期幾次重要的彗星探測計畫來說,研究成果對於太陽系的形成究竟可以提供哪些新的證據,是我們相當好奇的。因此我們邀請擅長於彗星與太陽系起源研究領域的葉永烜教授,帶領我們認識相關的研究成果及展望。

三部曲–「從系外行星看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中研院天文所辜品高研究員
我們無法搭乘時光機回到太陽系形成當時,但是宇宙中卻充滿著正在形成的行星系統,透過觀測這些太陽系外的行星系統,或許我們就有機會找到一個與我們太陽系相似的結構,類比太陽系的形成過程。因此我們將由辜品高教授以系外行星的觀測結果與理論模型,來探討我們自身太陽系可能的形成過程。
當天下午我們另外邀請到吳志剛老師為我們進行「系外行星觀測資料處理與運算」的實作活動,實際將系外行星的觀測資料進行演算及推論,讓大家對系外行星的觀測有更實際的接觸。

四部曲–「用次毫米電波望遠鏡尋找新生太陽的特徵」中研院天文所呂聖元研究員
宇宙中分布的低溫分子雲,正如同太陽系形成前夕的狀態。呂聖元教授將主講如何藉由次毫米無線電波的觀測,讓我們能一窺這些低溫分子雲的成分與結構,並做為推論太陽系形成的初始環境與物質最重要依據。

五部曲–「以物理和數值模擬來建立太陽系的演化過程」中研院天文所尚賢研究員
由尚賢教授以理論模型、物理定律、觀測現象、及數值模擬等不同的研究面向切入,從回顧太陽系形成的理論演進,目前的了解,到現階段不同論點的爭議與研究方向。(舉辦日期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