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學生說,「軟流圈就是熔融的岩漿,地表上火山所噴發的岩漿就是來自軟流圈,而軟流圈的熱對流運動則是推動板塊運動的動力來源。」那我一點都不會覺得奇怪,我會覺得奇怪的是,這一大套講法到底是學生自己建構出來的解釋,還是有人教的呢?學生給我的答案大多是,國中老師!
要「破解」這一大套看似完美的邏輯,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告訴他們軟流圈為什麼不可能是岩漿還不夠,還必須告訴他們岩漿怎麼形成,以及地函熱對流跟板塊運動是怎麼一回事。這其中只要有任何一個環節他們沒能聽懂,串不起一套完整的說法,那只要過一陣子,他的答案就又會回到「軟流圈就是熔融的岩漿…」了。
通常我會先給學生一張地表附近地震波(S波)速度分佈圖(下圖),讓學生根據他已經知道的「S波無法在液體中傳遞」,以及圖上顯示「軟流圈不但有S波通過,而且速度還沒有變慢很多」的結果,讓學生先建立起「軟流圈不可能是液態的熔融岩漿」這種想法。但這個想法的威力很薄弱,學生很快會把他消滅,所以要趕快派出援軍,「那到底軟流圈是甚麼樣子呢」?
施
讲得好。感谢。
想問第三頁的圖,大陸地殼的波速不是比海洋地殼慢嗎,那為何圖中的結果是反過來的?
sorry,應該是非牛頓流體
今天看到這個影片真的很興奮
我知道要怎麼演示軟流圈了
感謝版主的分享
這種黏土的性質就是超牛頓流體
可以用玉米粉自行製作
就用玉米粉加少量的水即可
现在应该很难知道软流圈里到底是什么,具体的物性是怎么样的。软流圈,我当年的理解就是一层柔性的物质,就像你的黏土一样 🙂
是啊,地底下摸不到又看不到的東西,真的很難。
從間接得到的證據推論,總是讓人覺得在隔靴搔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