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

文字是承載知識傳承最重要的工具,所以人類從很早以前就在洞穴的岩壁、金石、獸骨、或龜甲的上頭刻劃,以及後來發展到以竹簡、木牘或縑帛來書寫,但終究還是受限於書寫的材料很笨重或昂貴,沒辦法大量普及,直到造紙術的發明。

過去歷史課本所說的「蔡倫造紙」,是出自後漢書的記載。但其實從漢代古墓中所發現的「紙」,很多都早於蔡倫的年代。像是在1986年時,中國甘肅省天水市放馬灘發現秦漢時代的古墓中,找到一張畫有古代地圖的「紙」(放馬灘紙),推估年代大約是西元前二世紀,比蔡倫的年代還早了大約三百多年。

甘肅天水放馬灘五號墓出圖的紙地圖

雖然現在大家已經都同意蔡倫並不是第一位發明紙的人,但蔡倫改進造紙技術仍是不爭的事實。

在造紙術發展的初期,有以蠶絲所製作的縑帛,可以用來書寫,重量很輕但是價格昂貴;還有一種絲紙,是以抽取蠶絲過程中,散落在水裡的剩餘蠶絲製作而成,價格便宜,但是數量較少;以及樹皮布紙,是以敲打構木的表皮製作而成,據說技術是傳自南洋的島嶼。

蔡倫當時仿照絲紙的製作方式,採用樹皮和苧麻(斷掉的麻繩、壞掉的漁網、破布)當材料,切碎之後放在鍋爐中浸泡、蒸煮,讓樹皮和苧麻的植物纖維形成半固體的紙漿,再以平板式的竹簾從紙漿中撈出薄薄的一層纖維,剝下之後曬乾,就成為適合書寫又便宜的紙。

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同樣也有不同材料與製作過程的紙被發明與使用,像是埃及所發明的莎草紙,以及在歐洲廣泛使用的羊皮紙。但這些紙的使用大約都在11世紀到14世紀,中國造紙術傳入歐洲之後,就被中國造紙術所製作的紙給取代。

時至今日,造紙的技術雖然已經有不少改良,但基本的過程還是和中國傳統的造紙術相仿。針對各種不同的紙張用途,選擇做為紙漿的樹木種類不同,蒸煮過程加入的化學藥劑也不同。少數特殊用途的紙張,還會特別以手工來製作,種類相當多樣。

如果觀眾對造紙感興趣,我推薦臺灣有兩個博物館可以去參觀,一個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的紙張樣品陳列室,裡面靜態展示許多不同種類的紙;另一個是廣興紙寮觀光工廠,可以親自體驗手工造紙的過程。

剛剛提到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很可能和中國自古以來的蠶絲技術有密切的關連,當時中國不只養蠶取絲的技術一流,紡織的技術同樣也是獨步全球。在中國科學與技術展廳中,就展示有明代的南京雲錦大花樓提花機,相比於一般的紡織機,只能織出水平的紋路,提花機則是可以織出各式各樣的花紋。

南京雲錦大花樓提花機

提花機的發明在中國可以回推到商代,像展廳中這樣複雜的提花機最早大約出現在漢代,當時還需要很多人才能操作。等演變到明代時,這個複雜的提花機已經只需要兩個人就可以操作,就織出各式各樣不同的紋路。這座仿造南京「江南織造」的提花機,曾經負責紡織全中國最珍貴的雲錦,包括皇帝的龍袍都是以這樣的提花機進行紡織,可以說是中國紡織工藝的顛峰之作。

紙的元祖 西漢「放馬灘紙」拔頭籌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6/3/8/n4657532.htm

維基百科:造紙術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0%A0%E7%BA%B8%E6%9C%AF

維基百科:蔡倫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4%A1%E4%BC%A6

原住民族樹皮布與化學
http://chemed.chemistry.org.tw/?p=2328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紙張樣品陳列室
https://paper.tfri.gov.tw/

廣興紙寮
https://www.taiwanpaper.ne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