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術

如果造紙術讓文明的承載和傳遞變得容易,那印刷術就是讓文明傳遞的速度起飛!所以,怎樣可以讓文字更快速地被複製,就是印刷術不停在追求的目標。

科博館展出的泥活字

中國古代印刷術的繁盛,大概是從唐代開始的。根據歷史記載,唐代初期的皇帝開始大量蒐藏各式圖書,許多圖書因為保存狀況不好,都必須重新抄寫,加上當時佛教的盛行,抄寫經書的風氣盛行。當抄寫的速度趕不上大家對書籍的需求時,印刷術就開始蓬勃發展起來。唐代的印刷方式是利用木板雕刻出所需要的文字和圖案,上墨之後以紙壓印,稱為雕版印刷。目前被保存最古老的印刷品,是在唐代出版的妙法蓮華經。

宋代(11世紀)時畢昇發明了所謂的活字版印刷術。他用膠泥(陶土)刻字,再把膠泥燒過變硬成為活字。排版時把活字排列在鐵板上,鐵板和活字之間鋪松脂和蠟。等到整版的活字都排好時,就把鐵板加熱,同時把所有活字壓平。冷卻後的松脂和蠟就會把活字固定,此時就可以開始上墨印刷。

理論上應該因為活字版的發明而開始突飛猛進的印刷術,卻很意外地沒有太大改變。中國從宋代一直到清代,大部分的書籍都是以雕版印刷製作,活字版印刷的書反而比較少,而且大多還是以木材雕刻的木活字。究竟是什麼原因阻擋了活字版印刷術的飛黃騰達呢?答案是製作活字實在太費事。

要利用活字版印刷術,製作大量的活字就是必備的功夫。但是不論用膠泥或木刻,刻一個字就要好久,更何況常用的中文字有數千個,每一個字又要製作好幾個的狀況下,準備活字實在是很辛苦的事。很多人也嘗試用金屬來刻字或鑄字,但是因為墨水不容易附著在金屬上,所以金屬活字印刷的效果很差。

活字版印刷術的轉機發生在十五世紀,中國的印刷術傳入歐洲之後,德國人古騰堡以鋅、鉛和銻的合金製作活字,搭配使用含油的墨水,讓油墨可以均勻地附著在活字上,同時將農用的螺旋壓機改造成印刷機,大幅增加印刷的品質和效率,讓印刷術的進展往前跨了好大一步。

他所出版的古騰堡聖經,成為西方世界第一本活字印刷的書籍。在這之後,鉛活字和油墨成為印刷術的主流,持續數百年之久。

對活字版印刷術感興趣的觀眾,除了參觀科博館之外,還有一家日星鑄字行持續在傳遞活字印刷的歷史與文化,大家可以在日星鑄字行聽到老師傅鑄字和排版印刷的故事。此外,臺中大里有一間財政部印刷廠臺灣印刷探索館,則是提供許多臺灣早期活字排版印刷的歷史解說和體驗活動,適合大人小孩一起「玩」古董的轉動式活字印刷。

維基百科:活字印刷術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4%BB%E5%AD%97%E5%8D%B0%E5%88%B7%E6%9C%AF

維基百科:約翰尼斯·谷騰堡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A%A6%E7%BF%B0%E5%86%85%E6%96%AF%C2%B7%E8%B0%B7%E7%99%BB%E5%A0%A1

維基百科:古騰堡聖經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A4%E8%85%BE%E5%A0%A1%E5%9C%A3%E7%BB%8F

維基百科-印刷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B0%E5%88%B7

中研院史語所數位典藏(這裡收藏很多中國古代的書)
https://ihparchive.ihp.sinica.edu.tw/ihpkmc/ihpkm_op

中國印刷通史
https://www2.pccu.edu.tw/chineseprint/

維基百科-日星鑄字行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8%9F%E9%91%84%E5%AD%97%E8%A1%8C

財政部印刷廠臺灣印刷探索館
https://twin.ppmof.gov.tw/index.aspx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