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貴玉
希臘神話記載:太陽神的兒子不幸遭閃電擊斃,他的姊妹們因為悲傷過度,竟然變成了白楊樹,她們哀泣的淚珠不斷地從樹幹流出,最後凝結成一塊塊的琥珀。 神話故事難免流於穿鑿附會,但是號珀來自植物的脂液則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正因如此,所以琥珀也是一種化石。
早在六千年前,利用琥珀做成的墜子、珠子和鈕把等飾物已在波羅的海鄰近地區出現。在埃及或歐洲各地的古文物中,琥珀被視為珠寶也有四、五千年的古老歷史。大約三千年前,善於經商的腓尼基人把波羅的海的琥珀帶到地中海沿岸,從此許多精美的琥珀飾物和雕刻品也開始在義大利出現。
琥珀文物發展史之所以起源於西方,地利之便是主要原因。全世界的琥珀大約有百分之九十都是來自波羅的海東南沿海一帶,第二大琥珀產地則是多明尼加共和國。
波羅的海琥珀主要是出自針葉樹的樹脂,形成年代至少在六千萬年前至三千萬年前之間;有的透明,有的不透明,有的因有氣泡而呈霧狀或油脂狀:不同產狀的琥珀常被冠以不同的名稱,常見的蜜蠟就是一種不透明的琥珀。琥珀的顏色,除了一般常見的黃色之外,有的也可能呈綠色、藍色或紅色等。一般認為黃色、清澈、透明無瑕的琥珀是個中珍品。
最近一兩年在台灣坊間大量出現的多明尼加琥珀,大概都是從豆科植物的脂液硬化而成的。它們的硬度比波羅的海琥珀稍軟,形成年代也比較晚一般只有二千萬至三千萬年的歷史:從寶石學的觀點而言,它的質級可能比不上波羅的海琥珀,但在生物學或古生物學研究上,由於多明尼加琥珀經常內含昆蟲或植物碎塊,亦即在化石中還有化石,因此也是許多博物館爭相蒐藏的目標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琥珀飾物也在台灣流行起來。被認為可以避邪護身的琥珀念珠更廣受宗教人士的青睞。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利用琥珀碎塊加熱再壓製成型的商品,或以塑膠、樹脂或玻璃等材料模擬製作而成的人工琥珀也就應運而生。因為經過熱熔與冷凝壓縮,人工琥珀難免會出現流紋構造和狹長形的氣泡,藉此方可辨識琥珀的真偽。
————————————————–轉載自台灣日報8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