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1-1 地球的起源與演變」課文架構的建議
地科教室
翰林版地科(108課綱)使用心得與問題
我相信很多老師應該跟以前的我一樣,課本大致瀏覽過就開始教,因為課本的內容我們大致都很熟悉了,不需要仔細閱讀。但是自從我開始教學生讀課本,我就發現課本有很多不容易讀的地方,於是我開始在課文裡面挑毛病。
109學年度地球科學課本選書比較
各校針對選教科書都訂定有很多標準,但我們實在沒有辦法每個標準對應每本教科書的每個單元進行比較。結果選書常常淪為「翻過之後的印象」來決定,所有客觀的標準都很難實際應用。
今年我想到的方法是,我針對本校的選書標準,選擇一個最適合的地科主題,來比對各版本教科書符合這項標準的程度,進行初步的篩選。
在球面科學展示系統上設計一個板塊運動的學習活動
最近「終於」開始動手研究美國氣象總署開發的球面科學展示系統(Science on Sphere,簡稱SOS),想要讓學生在球型的地球影像上學習和探索,不用再在平面的地圖上想像,或是根本忘了地球是圓球型狀的這件事。基本測試完成之後,就是開始構思要設計的「故事」主題。不過既然講到球型的地球,當然還是講「板塊運動」才最有意思的吧!接下來,我打算把整個設計的過程做成記錄,希望也可以提供給其他有興趣的老師,未來說不定也可以設計出更多有趣的故事,在這個球型的地球上呈現出來。
地科期末意見回覆(105學年度第2學期)
又到每學期末「自辦」教學評鑑的結果揭曉,今年「老FAQ」的意見減少很多,可能和我課前提醒過有關,但我還是再跟同學說明一下。本學期同學意見裡最令我意外的一項是關於「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這件事,雖然我在學期中已經有點感覺,但從同學寫出來的文字裡看起來,實際情形可能還超過我的想像。
在地空氣品質監測計畫
有鑑於空氣中細懸浮微粒(PM2.5)對民眾身體健康危害的問題漸漸受到重視,但受限於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站的數量相當有限,一方面無法提供各地區更詳細的空氣品質狀況,二方面也無法追蹤空氣污染物的發生源。因此,近期民間與官方均開始致力於設置微型空氣品質觀測儀器。最近經由本校教務主任申請加入暨南大學所辦理的在地空氣品質監測計畫(環保署經費補助),本校也正式成為空氣品質監測的一個觀測點。
地科期末意見回覆(105學年度第1學期)
剛剛看完每一張同學們寫的意見,決定要來認真回覆大家所提到的一些問題,還有我對大家的建議。
總結來說,大家最一致的意見有「上課前10分鐘唸書的時間不夠用」、「我不知道、不會、不敢問問題」、和「有些人只是為了加分問一些很沒營養的問題」等等。至於「希望老師安排小考」和「希望老師約束同學上課不要玩手機或做其他事」之類的意見還是每年都會有,我也一併回覆。當然也有不少同學支持老師的作法跟理念,我要感謝大家的支持。
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在我今年加大力度強調「只會考試沒有用」之後,出現有同學反應「我們還是必須面對考試現實」這樣的意見,讓我覺得很高興,這表示有些同學真的開始思考「考試」這件事的意義。我希望這半年的改變可以在大家心裡埋下個種子,看看什麼時候有機會萌芽,能夠徹底改變大家的學習態度和方法。
全華版基礎地科(上)使用心得與問題
泰宇版基礎地科(上)使用心得與問題
引力就是引潮力嗎?
引力就是引潮力嗎? 在寫這篇文章的開頭,我必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