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觀察結果引起了哈伯的注意,同時他與其他天文學家還發現遙遠星系的距離越遠時,紅移量有越大的趨勢,代表越遙遠的星系遠離地球的速度越快。哈伯認為,如果所有遙遠星系的紅移量和距離成正比,而且比例固定。那就代表宇宙正在膨脹,導致宇宙中的星系彼此之間規律地相互遠離。
膨脹的現象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模型來想像,如果一個物體正在膨脹,以物體中有A、B、C等3個小點排成一列(圖1-30),其中A、B兩點之間和B、C兩點之間都是相距1公尺,A、C兩點之間相距2公尺為例。此物體在經過1秒鐘的均勻膨脹之後,A、B兩點之間和B、C兩點之間的距離變成2公尺。則A、B之間的距離在1秒鐘之內增加了1公尺,膨脹速度就是每秒鐘1公尺,和B、C兩點之間的速度相同。
|
距離 | 膨脹速率 |
A、B之間 |
1m | 1m/s |
B、C之間 | 1m |
1m/s |
A、C之間 | 2m |
2m/s |
表1-1 空間膨脹時,空間中點與點之間的距離與膨脹速率關係。
為了證實這個假設,哈伯仔細觀測46個距離地球遙遠的星系,包括測量星系的紅移量,以及星系與地球間的距離(圖1-31)。結果顯示星系紅移量(遠離的速度)與距離成正比,這個關係被稱為哈伯定律(式1-1),其中的比例大小就被定義為哈伯常數。當時估計哈伯常數的大小約為465到513公里/秒/百萬秒差距(百萬秒差距約為326萬光年)。
V=Hd
式1-1,哈伯定律。式中V代表天體間相對運動速度;d代表天體間的距離;H為常數,代表天體間相對運動速度與距離之間的比例,又被稱為哈伯常數。
在哈伯之後,更多遙遠星系距離的測量方法被發展出來,更多遙遠星系的觀測數據也跟著出爐(圖1-32),雖然更精確地修正了哈伯常數的數值,但哈伯定律依然成立,也支持著宇宙可能正在膨脹的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