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版
2-1.1 太陽系的結構與起源
科學問題
P.29圖
鳥神星的軌道傾角比冥王星大,但是冥王星畫在遠離黃道面的位置,鳥神星卻畫在黃道面附近。
P.30第8行
課文「小行星的質量與體積遠小於行星,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上,與海王星外側的柯伊伯帶內。有些小行星的軌道會經過地球軌道附近,被稱為近地小行星,可能帶來撞擊地球的危險。」
根據課文敘述,柯伊伯天體也被歸類在小行星。但根據維基百科,小行星是指太陽系內側的太陽系小天體。
The term “asteroid” refers to the minor planets of the inner Solar System, including those co-orbital with Jupite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steroid
根據IAU的說明,所有環繞太陽,但不屬於行星、矮行星和衛星的天體,稱為太陽系小天體(Small Solar System Bodies)。而太陽系小天體包括:小行星、大部分海王星外天體 (Trans-Neptunian object)、彗星和其他小天體。
https://www.iau.org/static/resolutions/Resolution_GA26-5-6.pdf
綜合以上資料,課文中提到「與海王星外側的柯伊伯帶內」這個區域內的天體應該不能被稱為小行星,而要直接稱為「海王星外天體」。
P.27
課文「天文學家依據行星的距日距離與物理性質,將行星分成兩大族群。」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的分類有「依據行星的距日距離」嗎?
文字表達問題
P.26
章節標題是「2-1.1 太陽系的結構與起源」,但課文內容並沒有提到「太陽系的起源」。
P.27
缺少對行星和衛星的清楚定義。
P.30
矮行星的定義非常不清楚。
P.30
課文對其他小天體的描述為「有一些在地球軌道附近的其他小天體,當它們接近地球時,會受到地球引力吸引而進入地球大氣層,因與大氣高速摩擦產生高熱燃燒,常在天空形成短暫且明亮的流星。」沒有提到這一類天體的關鍵特徵是「質量大小」,讀起來變成「在地球附近」是這一類天體的關鍵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