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沉積物岩心中的鋨(Os)同位素,透漏了白堊紀與第三紀界限(K-T boundary)時期,德干(Deccan)高原火山活動大規模噴發的大陸洪流玄武岩(continental flood basalt,CFB),在深海沉積物中留下了鋨同位素的記錄,同時可能因此造成了全球高達攝氏三至五度的溫度變化,劇烈的氣候變化,使得生物難以承受而滅絕。
一直以來,地球歷史上兩次極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六千五百萬年前白堊紀與第三紀之間的K-T界限,以及二億多年前二疊紀與三疊紀之間P -T界限,他們的成因都讓地質學家們爭論不休,特別是隕石和火山活動的證據都讓大家很難否認其存在性,但是大家也都清楚大規模火山活動或是隕石撞擊地球究竟是如何造成地球上生物廣泛地大規模滅絕,其中的機制可能和成因一樣難以釐清。
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員G. Ravizza和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de(WHOI)的研究員B. Peucker-Ehrenbrink分析印度洋的高解析度沉積物岩心發現,沉積物中187Os/188Os的比值在66.2到65.7Ma(百萬年前)之間,降低了25%左右,而且這個Os比值下降的位置,要比銥(Ir)元素異常出現的位置還低了三公尺左右,同一時間利用氧十八同位素值以及德干火山活動所釋放二氧化碳的量,配合氣候模式的計算,可能造成了當時全球氣溫上升達攝氏一到四度。
這其中Os比值的降低代表可能是地球以外物質或地函物質所造成的影響,不過若是外來物質造成, Os比值理應迅速降低,而沉積物岩心中的紀錄卻長達三公尺,大約二十萬年的時間,因此應該解釋為德干高原大量噴發的大陸洪流玄武岩,在經過風化侵蝕之後送入印度洋,才會造成Os比值逐漸降低,慢慢達到另一個平衡的階段。而且從Os比值發生變化的時間要比Ir異常還要早來看,氣候劇烈變化的始作俑者看來是大規模火山活動所造成的可能性於是高了許多。
過去大規模火山活動與生物滅絕事件間之所以無法有強烈的因果關係,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那些火成岩並未出現在生物化石巨變的地層之中,而是單獨存在,因此要討論其間的因果關係自然是困難重重。然而今天我們卻在記錄地球氣候與生物變遷最重要的深海沉積物岩心中找到了這些火山活動的證據,無疑是對未來的研究開啟了一扇重要的窗,因此不論最後結果如何,相信可以有越來越多的證據來讓我們討論,就是一件有趣的事了!
參考資料:G. Ravizza and B. Peucker-Ehrenbrink (2003), Chemostratigraphic Evidence of Deccan Volcanism from the Marine Osmium Isotope Record. Science, v302, no.5649, 1392-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