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夢魘 – 二、我很醜,但我很聰明—-恐龍的控訴

經過那多年和你的小恐龍迷周旋,你無疑知道恐龍有許多的控訴。你可能就不全然知道為什麼。要想出來是有一些困難。想一想今天的孩子,感謝我們社會對美的固執,他們早已認定任何不像巴比娃娃或者英俊小生〝肯〞的是醜陋的,同時認定肥胖是遲鈍的,甚至皮膚上有一個面皰是令人厭惡的,如果在麥當勞餐聽供應牛排大餐他拒絕喫,對巨獸口中尖齒獠牙將會尖聲大叫。想一想這些孩子,你不得不懷疑,他們為什麼會崇拜這些動物有的比〝外星人〞影片中更難看,而有的比河馬更癡肥,牠們的皮膚給〝粗劣〞這個字眼添加新義同時恐龍四處遊走,以長的血腥腥獠牙撕裂血紅的生肉,同時必然有很難聽的喘息
或許還子們並不會因這些缺點而不喜歡這些恐龍,而是因為其他原因,恐龍是龐然大物,牠們很醜陋,有些甚而極陰狠,但是沒由有任何成人會選取這些傢伙!因此,你必得承認,那是許多控訴的特質。

09、恐龍為什麼長的那麼龐大?
在生命歷史中,許多種類的動物傾向於演化成越來越為壯碩的體型。這或許意味著碩大有許多好處。這種好處頗合乎母親對自然的邏輯:你長的越碩壯那麼那些比你小型的生物就越難喫掉你。
這可能是恐龍演化成這樣龐然大物的主要原因之一。這樣能保護牠們自己免於被許多掠奪者吞掉。在今天的荒野裡,一隻獨來獨往的獅子不會經常企圖去攻擊大象或者犀牛──只因為牠門太龐大了。同樣的推測,像一隻異特龍(Allosaurus)不會主動去攻擊碩大的獸足類,比如說梁龍(Diplodocus)、迷惑龍(Apatosaurus)、或者腕龍(Brachiosaurus)除非牠門仍然尚未長為成體或者非常的虛弱生病。
關於恐龍的龐大體型,還有一些其牠的推論。似乎牠們許多種屬具備有非常大的腦下垂體。因為腦下垂體用來控制成長,可能牠們的大小關係到恐龍的巨大身驅。比方說,我們都知道,腦下垂體異常作用會造成人類成長異常的體型。
有人認為恐龍碩大的體型能夠使牠們食用低品質的食物仍可存活,而這些食品在環境周遭到處散佈。獸足類的胃非常的龐大,可能像是一個發酵缸似的運作,當需要時,這些恐龍可能食用一些樹枝與葉叢,這些具高纖維、低品質的食物可能在牠們的胃裡要消化好幾天,分解直到最後的營養物質吸取為止。
關於恐龍長得那麼龐大的一個有趣而且很奇特的理論是說,在中生代的時後,大量的太陽輻射能可能照射地球表面,而加速恐龍的生長程序。這個理論有一個露洞:為什麼這種輻射能源沒有影響到所有的恐龍,以及進一步所有其牠中生代的生物變成碩大無比?
也可能恐龍變成龐然大物是做為調整體溫的方法。大型的動物較小型動物在失去體溫方面緩慢的多,因此巨型的恐龍可能利用白天時吸取大量的太陽熱能,而在晚上能調節保持相當溫暖。假若恐龍是一種冷血的爬行動物,這就是大型動物得利之處。大部份的爬行動物在晚上的時候變得很冰冷,牠們在早晨時肌肉通常很僵硬而且懶洋洋的,除非再度得到陽光的照射加溫。一隻遲緩的爬行動物不能夠得到許多食物,同時在許多掠食者攻擊覓食的時候,失掉逃脫的先機。
另外有關於某些恐龍變成那麼碩大的原因可能和牠們生命的長短有關。有許多種爬行動物在牠們的一生當中持續的成長。很可能,這樣持續的成長能夠有助於牠們的活命更久遠。像人類,當到達成年時就停止了成長,某些細胞死去不再替換新生。但是,在那些爬行動物從卻未停止生長情況下,這些細胞則持續的替換。對恐龍而言,這可能是事實。假如這樣,恐龍傾向越來越大的體型,造成活得越來越長久──最終,造成牠們能夠增加越多的後裔子嗣。因而如同任何一個好的科學家告訴你,有較多子嗣的動物,在演化漫漫長途上有得利之處。根據在加拿大阿爾伯托地區所挖掘的慈母龍(Maiasaura) 群體的骨骼,古生物學家預測推論這種恐龍每年加倍其體重直到成體,牠們可能到達成體的年齡約四歲。這就是說一隻三十六公分的孵化幼體在四年之內可達到體長九米。假如像許多古生物學家仍然堅信的,這群動物是冷血的爬行動物,這樣的生長速率將會是不可思議的。一隻冷血的鱷魚其成長速率僅為恐龍十分之一的速率。一個溫血的哺乳動物具備同樣的重量將會成長的較鴨嘴龍稍為快速。有些科學家認為這意味著鴨嘴龍(Hadrosaurus)是溫血的爬行動物。

10、恐龍在早晨的時候都是懶洋洋的嗎?
假若因為你是一個孩子,還沒有讀過許多關於恐龍的書,你可能認為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你或許更進一步認為恐龍在任何時候都是懶洋洋的。
那麼你麻煩了。關於恐龍是否懶洋的──尤其早晨時分的懶散──已經是古生物學領域裡最困惑未解的懸案。你知道,牠都關聯到恐龍是否為溫血或者為冷血的爬行動物。在全球各地的古生物學家都針對這一個問題掀起熱戰。而真正熱愛恐龍的孩子們則將這種辯論置之一旁,採取的態度是認定牠們至少是熱血的動物。
這個時刻,科學的審判仍然持續在進行。似乎逐漸增多的古生物學家可以同意恐龍可能曾經是溫血的動物,但是直到現在,你對於任何堅信恐龍無疑為溫血動物的人,要持有某些程度的懷疑態度。
所有現生的爬行動物都為冷血動物──意即動物獲取其體溫源於外來的能量,比如陽光。而內溫型溫血動物則自己產生其體溫,多為哺乳動物。因為恐龍為爬行動物,因此大多數科學家認定牠們也是外溫型冷血動物。但是,近來許多古生物學家已經否定了這種看法。但是,不幸的是,很難判斷那些科學家看法是正確的。但是因為器官與肌肉組織幾乎難成為化石,科學家就必需從其牠線索解決這個困惑。
為尋找線索,古生物學家必需思考這些事情,比方立姿,活動能力,以及掠食者以及被掠食者之間的比例。溫血理論的推波助瀾者為著名的古生物學家Robert Bakker ,他相信恐龍必然是溫血的像哺乳動物一樣,因為雖然哺乳動物與恐龍同時演化存活,恐龍卻立時占有了優勢直到牠們全數滅絕。因為溫血動物較之冷血動物占有非常多的優勢,BaKKer注意到恐龍成直立型的姿態一如溫血的鳥類與哺乳類,因此深信這一理論。而相反的,爬行動物仍然保持匍匐而行的姿態。恐龍直立的姿態同時意味著,牠們的腦袋是高於其心藏位置。而Bakker相信,像腕龍(Brachiosaurus)必須具備有像今天溫血動物的心臟──完全分離的心室──才能夠壓縮其血液到頭頂上;他辯稱,像爬行動物典型的未分離心室是完全無法達成這個工作的。
那些反對Bakker概念的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龍之直立姿態是和其體積有關──任何匍匐而行的動物,根本無法成長到那樣巨型──而和溫血無關;例如變色龍(Chamelon)是冷血動物而呈站立姿態。他們同時認為恐龍可能具有完全分隔的心室,而不必然為溫血動物。
Bakker同時認為恐龍是溫血或者冷血在活動能力上能提供線索。他說任何具有持續高活動量的動物必然是溫血動物,許多科學家現在相信至少某些恐龍(比如恐爪龍 Deinonychus)顯然的具有高度的活動量,必然為溫血型無疑。因為大部份冷血動物祇能夠在其體溫下降之前保持有短暫的活動力,這個辯稱似乎頗具說服力。反對者則聲稱:牠們或許有分離的心室以維持恐龍的高度活動力—-假若恐龍真正具備這樣的高活動力的話。
Bakker同時也考量到掠食者與被掠食者之比例。一個溫血動物較之同樣體型的冷血動物需要進食大約十倍的食物,因為大部份內溫型的熱量靠進食來產生體溫。因此,一隻獅子需要比鱷魚多十倍的食物。為了要達成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對溫血動物需要的掠食品就必需十倍於冷血動物需要的掠食品。Bakker估算中生代的掠食者/被掠食者比例似乎支持其理論。然而另外一些有名望的古生物學家指出,估算某一類恐龍族群的大小僅僅是從古至今所發掘的化石而來,涉及很多的存疑和不確定。
另外對恐龍為溫血動物的論點是從恐龍與哺乳動物骨骼的比較而來。恐龍哺乳類與爬行動物的骨骼切片在顯微鏡下顯示,前面兩者比爬行動物有更多的通管用以攜帶血管之用。合理的推測,溫血動物較之冷血動物需要更多的含血管的骨骼。
Bakker的推論在科學界理掀起極大的興趣,一群科學家開始針對不同得爬行動物、鳥類與哺乳動物的骨骼做分析比較其結構。他們的發現尚不足以增加對Bakker理論的支持。他們發覺到具複雜血管的骨骼存在一些爬行動物,也同時存在於一些而非全部的鳥類與哺乳動物。宣稱具血管分佈的骨骼較可能關係到快速成長的能力並且需支撐極大重量—-這兩項顯然都是恐龍需要的—-而不僅和溫血型有關聯。
有些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龍是溫血或冷血和所有上述的問題無關,至少在恐龍為龐然大物這一點上:牠們的體型是如此龐大,牠們可能經由陽光照射數小時後,持續保持大部份的能量而不消逝。這樣意味著牠們在清晨時刻既不冰冷也不會懶洋洋的。
爭辯仍然持續不止,無疑會持續一段時間。最終,可能一些科學家會認為某些恐龍是溫血型,另外一些可能是冷血型的,或者他們可能會發覺到恐龍具有其獨特的構造,可能是一些溫血和冷血的混和體,同時也可能,這個問題絕不會有令人滿意的解答。不論如何,像Bakker這樣的科學家已經攪動了這樣一個深具興趣的困惑之水,讓我們再度的對恐龍產生極大的迷戀!
  <最近在德國發掘到地史上最龐然大物的一種兩棲類,和恐龍的祖先型同時存活在三疊紀中期。雖然牠們的骨架還沒有完全的組裝完全,但是僅僅頭骨部份就達一點四米。一種有趣而奇特的動物稱為長頸龍類(Tanysteopheus)在三疊紀中期生存,牠不是恐龍而是今天蜥蜴的祖先,牠的身體近達一米長,牠的尾部很長,但是仍然很正常,大約身體長的兩倍。但是這個奇特動物的頸部長達三米──和身體加上尾部一樣的長!長頸龍類可能喫魚,而生活靠近海邊,但由於一些不明的原因,幼體似乎存活在內陸,且喫昆蟲與植物。>
  <在白堊紀晚期,地史上最大型的鱷魚稱為怖鱷類( Phobosuchus)。意即可怕的鱷類牠們生活在今天德州與蒙他那州,從頭至尾長約十五米,而頭骨大約近二米長可以想像牠們的利齒!幾乎可以肯定的牠們可以喫下恐龍—-以及任何牠們可以抓得到的動物。>

11、暴龍會喫掉迷惑龍嗎?
即使你非常確定你早已說服五歲的孩子說恐龍不會喫掉他,你也必需極度小心的處理任何關於恐龍實際上會喫掉什麼東西這一類的問題。這些本質上無罪過的問題確是具很大的負擔!
你的孩子對於恐龍的感覺──你或許早已經發覺到──已經遠超過溺愛。事實已經涉入一種英雄崇拜的情節。像霸王龍(Tyrannosaurus rex) 是一種代表力量、強勁與無畏的象徵。你的孩子會認為沒有人會責難牠,而他們崇拜於此。但是假如恐龍如霸王龍和異特龍(Allosaurs) 是孩子們的英雄,那麼迷惑龍(Apatosaurus)、劍龍(Stegosaurus)和三角龍(Triceratops) 則成為他的朋友。那麼,這裡就產生摩擦衝突了。
每一個有自知之明的小恐龍迷都知道暴龍是肉食者,而迷惑龍則是喫植物的。因此,當孩子到你面前,一手持暴龍一手持迷惑龍的模型,然後以顫抖的聲調問道:〝恐龍喫些什麼?〞但是他實際的問題應該是:〝暴龍喫不喫迷惑龍?〞對那一個特定的問題,你可以誠實的回答:不會。那袛是因為最後一隻迷惑龍滅絕之後七百萬年,暴龍才在地球上出現。
你孩子的恐懼在於認為陰險的肉食類恐龍四處找尋掠食較平和的食植物恐龍,在某種程度上是有事實根據的。食肉類當然不一定是陰險的—-牠們必需要食用基於身體結構能夠消化的食物—-但是暴龍的確喫鴨嘴龍類,而異特龍可能掠食迷惑龍及劍龍。事實上,古生物學家已經找到迷惑龍的骨架上面有異特龍的齒痕。
更進一步,有些事可以讓孩子們安心。一方面你可以指出對肉食者恐龍而言,周圍環境裡還有許多其牠種類的動物可提供食物。那時候,同時有許多小型的哺乳類,像蜥蜴,類似哺乳類動物的爬蟲類,甚而小型的哺乳動物,像是Megazostrodons。當然,對於暴龍而言,用牠前肢極度短小的爪要抓到小型的Megazostrodons是極度困難,同時要餵飽暴龍的胃得抓到成千上萬。更進一步你至少可以告訴孩子,在恐龍的時代,位於各地的屠夫店裡,提供的不祇腕龍(Brachiosaurus)肉做成的各式各樣漢堡。
你可以建議暴龍和牠的朋友們可能不那麼貪心的,畢竟,在中生代末期,到處佈滿了各種類的食植物性恐龍,所以牠們不會被喫光。當然,食植物的恐龍也具有防禦的本能—-但,那是另一個問題了。當你的孩子問你關於恐龍喫什麼的時候,他可能不會有可怖的夢魘,想像那些肉食者撕裂那些平和食草恐龍的臂膀和手腳,他們真正想知道的是一直截了當的答案,假如他特別問道那些食草恐龍喫什麼?你可以安心處於有利地位—-沒有任何答覆會驚嚇他,然而,你將必需提供給他較明確的答案,不僅僅說是〝植物〞,他早就知道了。
  根據恐龍存活的時間和環境,食植物性恐龍喫不同類型的東西。大型的獸足類,比如梁龍(Diplodocus)的牙齒指示牠們能夠將枝條上的葉子和針葉撕下來。而禽龍(Iguanodon) 無齒的角質啄似乎用來撕碎葉子。劍龍可能喫蕨類,蘇鐵的嫩葉,一種矮小,像棕櫚的植物,是中生代最廣泛分佈的樹種。
  科學家非常肯定的相信鴨嘴龍(Hadrosaurs)喫葉子、樹枝、松針、及松子等。一具鴨嘴龍化石被挖掘出來,剛剛進用這些豐盛的晚餐之後死亡。這顯示了,鴨嘴龍並非如以往所相信的生活在水中,僅僅喫柔軟的水生植物而已。
  腕龍是另外一種恐龍曾經一直被認為生活在水中,食用水生植物,但是現在科學家非常肯定這大型的巨獸生活在陸地上,牠長長的脖子適於食用樹枝頂梢的嫩葉。
 不幸的是,古生物學家可能永遠不會知道,確定那種植物是那些恐龍食用的,他們更確定不會知道那一種植物是牠們的最愛。成為化石的胃部中的物質極為稀罕,即令他們發掘到之後,古生物學家也無法確知這些就是恐龍的正常食品。
  <對某些恐龍─或許所有恐龍,其牙齒經常替換。在肉食類恐龍似乎牙齒交互替換(比如阿爾伯托龍Albertosaurus)──也就是說一排兩顆牙齒絕不會同時換掉。因此牠的咬嚼與磨蝕功能不會因為齒縫太大而有所妨礙,這個系統是很多正在換牙的六歲孩子會考慮到的,若牙齒掉光所造成的不便會怎樣。>
  <有可能霸王龍是腐肉食者,因為牠們太龐大無法常距離的追逐獵物。假若如此,當大型恐龍如獸足類自然死去,其龐大軀體分解腐敗所散發的味道將會傳播可怕的味道,事實上足以吸引數公里外的暴龍前來覓食。>
  <最神祕的關於獸足類的事,是牠們如何消耗足夠的食物來保持活命。某些獸足類具匙狀牙齒,另一些具釘狀但是沒有任何恐龍具有臼齒來碾磨食物,因此牠們可能將所有咬斷撕下的食物直接吞下去。
  <最龐大的獸足類比今天非洲象大十五倍,估算這種體型每天需要進食一百三十五至二百七十公斤的植物。沒有人確實知道,但是假使獸足類是冷血動物,牠們或許要這麼多量,甚而更多。假使牠們是溫血動物,可能就要比象多十五倍食物了。牠們真需要那麼多食物嗎?牠們如何能做到?即使牠們每天僅需一百多公斤食物,很難以想像如何以那樣小型的上下顎和口來達成這樣龐大的任務。>

12、肉食性恐龍會喫掉多少的肉量?
當孩子問這樣的問題時,他可能期望龐大的肉食性恐龍,像霸王龍或異特龍不要喫太多那些可愛的鴨嘴龍和迷惑龍。
  假若肉食性恐龍是冷血性動物,這可能是對的──一種相對比較的說法。一隻冷血的鱷魚僅需同樣體型獅子的十分之一肉類。一隻鱷魚可以吞食一隻水牛,而持續數日不再進食。溫血性的恐龍,則能吞食同樣量的食物,而在數小時後再度飢餓。
  不幸的是,恐龍倒底是溫血或冷血動物的爭論是如此熱門,使得一些古生物學家們的血液變的冷漠,我們始終得不到定論。關於恐龍──不論食肉或喫素者──倒底喫多少食物的另一個困擾在於,牠們在消化食物的效率上倒底有多好。
  科學家明確知道,具有低效能消化系統的恐龍較之具高效率消化系統的恐龍需要更多食物,喫低品質食物的恐龍較喫高品質食物的恐龍,要更多量的食物。懶散的恐龍所需食物較敏捷好動恐龍需要更多量。不幸的是,科學家無法針對上述任何問題給我們滿意的答案。他們不知道進一步有關恐龍消系統的機制,因為如同所有軟體組織,恐龍的胃通常難留下化石。雖然科學家對中生代的植物群落瞭若指掌,他們卻無法確定在某特定區域那一種類植物最為繁茂,同時他們無法膫解某一特定恐龍最喜愛喫那一種特定植物。因此古生物學家很難說出恐龍進用食物的品質與營養程度。更進一步言,談論到恐龍的活動能力問題,許多古生物學家都能提出某些理論來分辨那些是具有高度活動能力,那些是較遲緩,但也僅止於理論而已!
  到現在為止,科學家無法確定任何恐龍的食量,而且他絕無法瞭解那一種喫掉最多的食物。
  <Gastrolith是種胃石。一般相信,有些恐龍—-比方說獸足類—-可能吞食下所有的植物食物,而在胃中以胃石協助磨碎。就像今天鳥的嗉囊一樣。有許多平滑的石子被發掘位在恐龍化石骨架中大約胃部的地方。有些石子直徑約7公分。巨大的獸足類胃部包含這樣大的胃石必然會是很重,而且推測必然會影響到恐龍的姿態。>

13、恐龍喜愛游泳嗎?
這個問題要開始脫出你對恐龍水生生活史的偏見。要逐出你在孩提時代深刻的印象有關於可愛的腕龍在十五米的泊底層精神勃勃的游走前行。要將任何不合時宜的恐龍書籍中有關恐龍在沼澤地帶生活,在水中游行的圖片撕掉。事實真象現在已經完全瞭解了!科學家根據一些舊的資料做了新的分析與詮釋,結論是沒有任何水生的恐龍!
  迷惑龍(Apatosaurus) 或許生活在靠沼澤地區,但牠不生活在沼澤裡。牠或許可能偶而浸泡在水裡,就像今天大象一樣沖涼,來降溫,但是牠卻不會終其一生浸在水中生活。而腕龍九米長的脖子並非如同人們想像中在水底呼吸用器官──在頭頂部的孔實際上為鼻孔,而非換氣裝置。
  然而,這不意昧著恐龍不會游泳,有些確實會游泳。鴨嘴龍類很可能常常浸在水中來逃避那些食肉類的掠食。而且科學家曾經發掘到一些足跡印痕,顥示迷惑龍如何進入那時是河流的地區穿越而過,以其前肢輕巧的接觸到河底,好像輕姿曼舞般,來引導其前行穿越。
  <科學家原先推測腕龍為一種水生爬行動物時,忘記了水壓的問題。雖然腕龍可以在水深達十二公尺的河中行走,其頭頂仍然能露出水面呼吸,但是在那樣深度的水壓將會致使其肺部爆裂,而且其血壓也會隨之太高而使心臟難以負荷。>

14、我能不能把我的厚頭龍塗成粉紅色?
你的孩子能將恐龍塗成任何他喜歡的顏色,沒有人能證明他是錯誤的!
  有些古生物學家相信在中生代的一些恐龍和胎生動物哺乳類同樣具有顏色的識別能力。假如這是事實,那麼恐龍將會以和周遭環境近似的保護顏色而得其利。另外一些可能利用顯亮顏色來嚇阻掠奪者,或者來吸引異性,就如同今天動物行為一般。
  即使最保守的古生物學家似乎傾向於恐龍著以灰色、綠色或者褐色皮飾,但是你卻不必強迫孩子使用這種似蜥蜴的色調。沒有任何理由說明恐龍不能具有一些亮麗明顯的色彩如同一些非洲大壁虎、鬣蜥蜴,或者今天美國西南有毒的大蜥蜴 (Gila Monsters)。最新的一些恐龍圖冊中開始出現這樣色彩。有些鴨嘴龍塗成金色和紅褐色的條紋,將小型恐龍塗以橘紅色,綠色以及紫色的條紋而將一隻腫頭龍(Pachycephalosaur)塗以銀色的皮膚飾以可佈藍色的斑馬條紋。
  關於恐龍皮膚的顏色是今天科學家還無法根據既有資料來回答的問題,也可能永遠無法回答,直到新的技術或許那一天到來解開這團迷惑。

15、假如我能摸一摸恐龍,會不會感覺很粗糙?
或許可能吧。除非你也是一隻恐龍。那時候你會感覺到人們的皮膚很平滑。
  古生物學家己經知道至少某些恐龍如同今日一些爬行動物,具有同樣的粗糙、鱗角凸起的皮膚,因為他們已發掘出皮膚化石的印痕。人們一直認為大部份的恐龍具有覆以鱗甲的皮膚,最近一具木乃尹化的鴨嘴龍類──鴨龍(Anatosaurus) 的皮膚被挖掘出來,顯示這種皮膚覆以水泡樣的凸起,一如今日美國西部有毒大蜥蜴一樣。而在其牠不同種類的鴨嘴龍類也發掘到具有不同大小的凸起物的皮膚化石標本。
  顯然的,甲龍類(ankylosaurs) 具有骨質的板片覆在其皮膚上。而角龍類的隙龍(Chasmosaurus)具有很奇特像鈕扣狀的凸起從脖子一直到尾部排列。這些鈕扣大約五公分直徑,而成列成行。無疑的這種裝飾使隙龍更為美觀。但不幸的是,那些未飾以鈕扣般裝飾的部份則飾以普通不同大小的鱗甲。
  許多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龍或許為溫血動物,預測某些種屬或許皮膚覆以體毛。那並非不可能。有些急進派的古生物學家甚而散播這種謠言說恐龍具有羽毛。他們對此一議題有非常獨斷的固執(這中間有許多緊密結合到冷血動物/溫血動物的爭辯,而逐漸在科學圈中擴散),而誰能說他們錯了?
  科學家現在僅僅對那些恐龍在死去倒下之後,能夠保存皮膚印痕的少數種屬肯定其皮膚結構。而這些資料都顯示牠們具有像蜥蜴的皮膚—-沒有羽毛的證據。
  在另一方面,確有皮膚具羽毛的化石是侏羅紀的始祖鳥(Archaeopteryx)。那麼你要問,什麼是始祖鳥?這一具小型,具羽毛的侏羅紀化石最早是在1841年於德國發現的,到1877年,更完整的另外一具再被發掘出來。無疑問,這類動物具有羽毛。接續的研究,被大多數古生物學家同意,這代表了最早期的鳥類。然而另外一些古生物學家卻指出始祖鳥和一種小型的獸足類恐龍(腔骨龍類 Coelurosaurs)有超過二十種以上共同的相似特徵。事實上,一些古生物學家宣稱,如果沒有羽毛的印痕保留下來,始祖鳥無疑會被歸類為獸足類的小型恐龍。更甚者,有些古生物學家非常相信牠是一種有羽毛的恐龍而非鳥類。一些科學家認為始祖鳥有助於證明鳥類是直接從恐龍演化而來──因此之故,恐龍根本沒有完全的滅絕掉。
  所以,恐龍有羽毛嗎?可能要等到某些古生物學家挖掘到毫無疑問的恐龍化石而覆以羽毛的皮膚之後才能證實。我恐怕這類爭論會始終揮之不去。同時假如孩子們堅持在恐龍圖卌上把羽毛加在恐龍皮膚上,為什麼一定要堅持說不行呢?
  <始祖鳥(Archaeopteryx) 原字意即古老的翅膀,除了具有一個和現代鳥類似的啄,並同時具有一個長而窄的鼻口部(snout),牠體型很像大型的烏鴉,但是牠的上下顎滿佈牙齒,而在牠的翅前具有三趾。>

16、恐龍是不是經常搖擺牠們的尾巴?
根據經驗,近年來孩子們突然對恐龍的尾巴感到無限的困惑,開始詢問恐龍尾巴如何擺法。他們想要知道是否像一些比較準確的恐龍書籍所描繪的,當恐龍奔跑時,牠的尾巴真的直接懸空在身體的後方,或者像大部份的恐龍書仍然描繪的,恐龍拖著長長的尾巴在地面上?
當你的孩子第一次到你面前提起恐龍尾巴的事情,你絕對不要嘲笑他,不要說:誰關心那種事?恐龍事實上可以利用尾巴做一些異想不到的事情!
現在古生物學家明確知道大部份二足行走的恐龍真是在行走或奔跑時,將尾巴懸空直接伸在身體的正後方用以平衡。雖然,可能有一些恐龍在站立不動時將尾巴放在地面上做為支撐,另一些,比如說健肌龍(Tenontosaurus) 卻無法做到這樣,因為牠們的尾巴太僵硬了。
根據研究,很多迅捷的兩足行走恐龍,像似駝鳥龍(Struthiomimus) 與恐爪龍(Deinonychus) 當牠們奔跑時,事實上利用牠們的尾巴做為平衡機制之用。身體的前方向前傾,而以尾部的重量做為平衡,尾巴可以在牠急速奔跑達到頂峰時保持牠們的平穩,同時當牠們伸展這樣姿態時,其身驅的形狀在流體力學上而言最有效率。
在恐爪龍與似駝鳥龍尾部與臀部骨骼的結構上得以讓牠僵硬或者具彈性。這樣的適應方式,很可能在牠們奔跑中急速轉彎時也能夠利用尾巴來穩定其身軀。推想恐爪龍能夠快速旋轉其前身,而能迅速改變方向紙要搖擺變化其尾巴的方向。所以不論恐爪龍的獵物如何機警迅速,終究逃脫不了牠的獵取。牠們形容恐爪龍能夠在一枚鎳幣上旋轉。
關於四足行走的恐龍在奔跑時其尾巴的機制則又是另一個問題了。有些古生物學者認為四足類恐龍奔跑時尾巴伸展到體後方一如二足類恐龍。另一些人則持不同的看法,認為大部份四足行走類──尤其確定的巨大獸足類如迷惑龍(Apatosauru)──是拖著巨大的尾巴在體後地面上,就如同在傳統恐龍書上描繪的一樣。
這事實上是關於恐龍的一些困惑,可能短時間內難有定論。
  <在恐龍演化的過程中,面頰的生成是很重要的一個階段。在三疊紀原始型食植物的鳥腳類,例如法布龍(Fabrosaurus) 不具面頰所以不能咀嚼食物─假如設法咀嚼必然掉出口外,牠們必然吞下大量枝葉,而難以消化。之後,相似的恐龍,棱齒龍(Hypsilophodon) 已具有面頰以及較進化的牙齒,這些看來只是很微不足到的演化過程,但是,卻能夠使牠們更有效率而為成功的動物。>
<美國的Joseph Leidy ,最早於1858年描述鴨嘴龍(Hadrosaurus),他認識到這個動物立姿應該和袋鼠類似而不像大象,而描繪出真正恐龍姿態的正確模樣。>

17、恐龍的吼叫聲像什麼樣?
這是另一個難於獲得真正答案的的問題。真正是難於回答。但有些古生物學家做了一些猜測。有一位古生物學者近日做了一個一米長的正確模型,呈管狀,正好從似棘龍(Parasaurolophus) 頭頂伸出。他發覺到吹奏管狀物,產生非常奇特的共鳴聲音,很像阿爾卑斯山麓吹奏長角號的聲音。同時另一種理論認為一些鴨嘴龍具有可以膨脹的──很可能是顏色鮮明的──一塊皮膚覆在鼻孔緣。這部份功能很像共鳴器以製造出低沉的反響餘韻的回聲,或許很像海獅、大象的吼聲。
其牠恐龍叫聲的模擬多是人們的猜測。我難以想像那些龐然大物的肉食動物不會低吼、咆嘯。或許似鸚鵡面孔的恐龍例如:原角龍類(Protoceratops)與鸚鵡嘴龍(Psittacosaurus)可能呱呱叫聲似鳥類。禽龍,具有類似馬樣的鼻緣,或許可能發出嘶鳴,迷惑龍(Apatosaurus)與粱龍類(Diplodocus),像是低聲打嗝,看來似乎能發出一種優雅的低吼,就像是新生的牛叫聲,三角龍類(Triceratops) 除非憤怒起來,可能平時極為安詳,一但激怒可能哼著鼻子,大聲咆嘯。
即令無人確切的知道恐龍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我打賭牠們會發出聲響而且嘈雜不堪,我不相信中生代的世界是一個靜寂的大地。
  <我一個朋友有一個二歲半的孩子,對恐龍著迷好幾個月,他經常要求母親和他一起玩恐龍的模型,母親將恐龍的模型排滿地並不時發出吼叫聲,模擬恐龍一般。然而這些聲音不時讓孩子抗議,哦!這樣不對,會嚇著牠們。小孩十分自信他瞭解那種恐龍會發出那種正確的吼叫聲。似乎母親持續發出錯誤的聲響,而不時為孩子糾正與指責。
孩子對這些聲響如此堅定無疑,使得母親開始不自主的感覺到孩子可能對中生代的大地音樂能調準校對那些奇特難解的波長頻率呢!>

18、爹爹,恐龍會不會像你一樣老?
針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示出一種經常循環式的困境:孩子不能理解一些詞彙像〝老〞,是相對的。這個問題也代表了在古生物學裡的一個經常圍繞的困境:古生物學家不知道答案。
當然,總有一些無畏的古生物學者自願做某種臆測,有些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龍就像烏龜,能夠活得很長命。有些人認為那些動作遲緩步調的恐龍能夠活得超過一世紀。事實上從某些恐龍骨骼上的生長環似乎推測某些種屬能夠活的超過一百二十歲。
另外一些古生物學家則不認為有任何的恐龍具備遲緩的生活步調。牠們推測恐龍是溫血動物,以高速奔跑遊走,而將途中任何植物的枝條與動物的肢體撕裂。因此難於想像牠們能夠以這樣的步調活命超過百年之久。
最安全保險的答案可能是,某些恐龍可能可以活得很長遠,而另一些可能就沒有活得那麼長命。某些種類有可能可以活得很長久,但是卻無法達成,因為牠們首先要能得到足夠的食物,另一些種類真的可以活過百年呢。而也有一些天生上就是較為短命的,一位著名的古生物者家推測慈母龍(Maiasaura),一種被大型獸食類掠食的鴨嘴龍類,可能很迅速的成長到成熟階段,開始生子養育幼體,而世代交替的以新的幼體來更替,假若這是正確的推斷,十歲的慈母龍,對幼年的恐龍而言,已經要被視為相當高壽的長者了。

19、恐龍是不是很笨?
  當你的孩子第一次聽到他的二噸重好朋友劍龍(Stegosaurus) 有一個僅僅像高爾夫球大的腦子(太厚道的猜測),或者像花生般大小(非常不厚道的猜測),實在會重重的打擊他。事實上,比聖誕老公公的真象打擊的更厲害。你必需極度小心的處理這種狀況,尤其當孩子極度堅持的、深深期望著,要確知劍龍類在牠身軀的後半部或許有第二個大型的腦子。
  事實是,所謂的第二個腦子根本不是腦子。牠事實上是脊髓的膨大作用在從劍龍小腦子傳送的訊息能延遲的存送站,而使得能夠到達遠處。但是即令不是真正的腦子,這個放大的凸起部份有所助益:劍龍能夠很有效的揮動長滿棘的尾巴掃盪四週。
  你也可以讓孩子感到寬慰舒服。不論劍龍腦子的大小如何,牠確實適合其需求。畢竟,劍龍好端端的活了一千一百萬年。那遠比我們人類長得多,我們僅僅在這個世界大約十五萬年而已。
  你這個學前的小古生物學家可能想要多知道一些恐龍的腦子大小問題。假使在這種情況下,根據你孩子腦子的大小,你或許想討論一些,關於智商的問題。這是一種量度系統,將恐龍估算腦子的大小與其身體的重量比較做為一種智力的估算指示。利用EQ,科學家可以將恐龍和現存的爬行動物與哺乳動物相互比較。
  這樣比較後,恐龍:如劍龍與三角龍的EQ值真的不佳──僅為零點二,但確實比梁龍(Diplodocus)與腕龍(Brachiosaurus) 還高一些,其值僅為零點一。而暴龍與迷惑龍值在零點九。僅僅比獅子的EQ值低一點。有一些恐龍的EQ值落在零點六左右,而現今的許多哺乳動物EQ值也沒有那麼高。例如,袋鼠的EQ大約在零點七。而傷齒龍(Troodon) 的EQ高達五點三!好傢伙,真是高智力啊。
  我們不能僅僅因此去推論恐龍與某些哺乳類的值相同而同樣有智力--因為還有許多其牠未知的因素涉及──但是〝比較〞,確實提供一些思考之路。
  在不同恐龍之間,確實有各類各樣的智力差異,而許多有相當體積的腦容量。例如,禽龍(Iguanodon) EQ值在零點四;這表示和現在的爬行動物EQ很相近。平均的爬行動物智力可能你並不會特別在意,但是最近科學家發現有一些爬行動物所具有複雜的社會行為遠較以前所想像的要更為複雜。這證實我們無權去評論恐龍笨不笨。
  尼羅河的鱷魚具有EQ值在零點九—-和暴龍不相上下,曾經牠們被認為是一群僅會在太陽下曬暖,同時不時喫掉游泳客腿手的傢伙。但事實上不然,尼羅河的鱷魚明顯的很聰明。假若不然,牠們無法有如此令人驚異複雜的社會行為。例如,雄性的直到十二到十四歲才開始對雌性發生興趣。然後牠們為了最適合的雌性鱷魚展開一場攻擊的儀式,非常類似許多鳥類和哺乳動物(包括很多人類在內),然後才決定誰取得依序的順位。鱷魚接著找尋其伴侶。但是雌性非常的吹毛求疵的,祗有在竭盡心力求偶儀式之後,才會交配。(其竭盡心力,可能更甚於在獨身酒吧裡你可能看到的情景)。雌性與唯一的雄性鱷魚交配,而雄性也是同樣忠誠。在雌性週圍游走,而在築巢之後,才拜訪同一雌鱷,雄鱷不會非常靠近巢穴。──畢竟,牠不願干擾──但是牠確實待在附近有整整三個月的築巢期間呢!
  雌性鱷魚產卵──最多八十顆──在泥中,大約有五十公分深。然後雌鱷不厭其煩的看管巢穴達三個月之久,可能甚至不出外覓食。最後當小鱷魚孵出來,牠們在泥中呼喊母親,雌鱷迅速的將牠們控掘出來,然後很小心仔細的帶每一隻到水中清洗,讓小鱷魚游回岸邊。而雄鱷此時意識到該靠近巢邊,協助雌鱷掘挖,攜帶,清洗小鱷魚。假如一些小鱷無法順利突破蛋殼,雌性鱷小心翼翼的拾起蛋,以嘴協助牠們。
  驕傲的父母照顧孩子們兩星期。幼鱷然後離開巢穴,參加其牠的幼鱷群,形成一個社會群體,互相合作,在砂岸上,建立其通道以便在危險上能躲藏起來。
  假使現生的爬行動物,能夠具備有這樣複雜的社會行為是不難理解。恐龍具有類似的腦容量也可以做到類似的行為。傷齒龍(Troodon) 可能和今天鳥類的智力相似。今天的鳥類極為聰明:最聰明的鳥能訓練開一些玩笑甚至模仿人類的語言。
  因此,似乎我們應該永遠忘記兩個迷思:第一個恐龍是愚笨的;第二個牠們具有兩個腦子。有時候當我們閱讀彩色恐龍書時,偶爾這種錯誤的概念浮出來時,我們也可以理解:(下面小詩摘自B.T. Taylor成功的恐龍一書)
瞧那壯碩的恐龍 沒有任何問題困擾牠
史前風光的主宰 牠能利用頭和尾去解決 不僅無量的力量 困難在牠的前方時
同時以難以想像的長度 則用前腦去解決 你看這群傢伙的化石 假若錯誤發生時
牠們具有兩付的腦袋 牠還能用後端來解決 一付在正常的頭部前端 因此無法瞎猜測
另一付在棘骨的尾端 能兩端解決各問題
  <愚笨恐龍的傳言從1880年代就開始散佈,著名的古生物學家O.C.March可能是始作俑者。在1879年,他發掘到許多劍龍的骨骼化石。之後,根據一具頭骨他製作了腦子的複製品。根據他的估算,理解到腦子的重量不及幾個盎司而恐龍本身重量則可達一點五噸,或者更重。>
  <在美國蒙他那州慈母龍(Maiasaura) 巢穴四週的沉積物是紅色的,而利用同樣土壤做成的巢,則是綠色的。巢穴顏色的改變可能是經由沉積物中鐵質礦物與帶回巢中餵食幼體的植物互相作用的結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