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華版基礎地科(上)使用心得與問題

回目錄
4-1 固體地球的結構與組成物質
原文:組成岩石的造岩礦物僅數十餘種
建議:組成岩石的主要造岩礦物僅數十餘種

原文:黑雲母
建議:黑雲母是一個專有名詞,並非僅是黑色的雲母,建議黑體字不應該只黑體一半
P60

原文:(表4-1)岩理
建議:課文的說明中未提及「岩理」這個詞,建議加以說明。

原文:如果岩漿處於大陸的地下深處緩慢冷卻
建議:不一定是在「大陸的」地下,建議改為「如果岩漿處於地下深處緩慢冷卻」。

原文:在海陸交界的板塊隱沒帶上
建議:板塊隱沒帶不一定在海陸交界,建議改為「在板塊隱沒帶上」

原文:大屯火山
建議:應是「大屯山」或「大屯火山群」
P61

原文:電漿
建議:建議在旁邊增加說明。

原文:上部地函和下部地函,以深度670 公里的速度變化帶來劃分,該深度也是地震和板塊隱沒到達的最深位置
建議:根據全球地震中心的資料(http://www.isc.ac.uk/iscgem/index.php)仍是有部分地震的震源深度大於670公里。且板塊隱沒的深度,很多學者均同意可以到達地核與地函交界(約2900公里深)。建議這裡不需要提及深源地震以及板塊隱沒深度的事。

原文:上部地函在地下約100 公里至250 公里間的區域為震波低速帶
建議:圖4-5 b左側所標示的深度為220公里,並非250公里。
P64

原文:(圖4-5 a)
建議:橫座標未標示座標軸名稱及單位。

原文:(圖4-5 a)千「巴」
建議:壓力的單位是否應該改成「帕」,學生並未學過「巴」這個單位。

原文:(圖4-5 b)
建議:左圖標示軟流圈底部約為220公里,但右圖標示為250公里。
P65

4-2 海洋的結構與組成物質
原文:(圖4-6)
疑問:
1.如何解釋紅色圓圈處的水溫特別變化?
2.圖說未提到上述變化?
3.課文提到「海底水溫約是1 ∼ 2℃」,但圖片只畫到2000公尺水深?
p66

原文:(圖4-7)
疑問:如何解釋藍色圓圈處的水溫特別高?

原文:海水含有許多溶解的鹽類,多以離子狀態存在,含量較高的是鹹味的氯化鈉, 和苦味的氯化鎂
建議:本段文字前半段說鹽類是以「離子」狀態存在,但後半段又以化合物的名稱「氯化鈉、氯化鎂」。
p67

原文:(圖4-9)
建議:鹽度最高和鹽度最低的色標太接近,容易將鹽度最高的地方(例如地中海地區)誤判為鹽度最低。
p68

原文:這些氣體大都來自大氣、火山活動,以及海水中的化學作用或生物作用。
疑問:請問有哪些「化學作用」與「生物作用」會產生海水中的氣體?

原文:甚至在某些水流停滯的海底
建議:課本並無相關內容說明海洋底部的海水流動及停滯現象(僅溫鹽環流有約略提及)。因此這段文字相當難解釋何處的海底水流是停滯,以及為何停滯。

原文:(圖4-13)
疑問:如何解釋太平洋營養鹽含量較大西洋高?
P69

4-3 大氣的結構與組成物質
原文:一般的長程客機多在此層(平流層)的底部飛行
建議:一般長程客機的飛行高度約在10到12公里間,此高度多落在對流層範圍內,並非平流層。(參考:飛機飛在平流層? 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傳說了!
P71

回目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