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比較一下土星的鄰居木星,可以發現木星環很顯然要比土星環黯淡許多。但是相較於土星只有泰坦這一顆大衛星,木星卻擁有四顆與泰坦大小相近的衛星。如果土星過去也曾經擁有不只一顆這樣的衛星,最後卻因為土星的引力與潮汐力而被摧毀的話,或許有可能造成今日的土星環。美國西南研究所的研究員Canup,利用電腦數值模擬,研究一顆像泰坦這樣的衛星,若是因為土星的引力而盤旋墜入土星,其過程所可能產生的現象。
研究結果顯示,一顆經過分異作用的衛星(內層物質密度較高,外層密度較低),在被扯入洛西極限(Roche limit,當衛星環繞行星的半徑小於此一數值時,衛星的結構將變得不穩定)內之後,其密度較小的外層物質(主要是水冰)會被扯碎,並留在軌道之上;其密度較大的內層物質(主要是岩石與金屬),則會繼續往土星的方向墜入。這顆衛星最後則會在岩石與金屬核心被扯破之前,落入土星之內。而這些被剝落的水冰,於是形成今日的土星環。
說穿了,可能還是因為衛星被扯破才造成土星環的形成。只是藉由電腦模擬的過程,可以讓我們推論出更多的細節來解釋觀測與理論間的矛盾之處。目前卡西尼號太空船仍在土星周圍進行更精確的觀測,配合電腦模擬與理論推導的進展,相信未來將可以更進一步,為我們解開更多天空中的謎題。
原始論文:Canup, Robin M., 2010, Origin of Saturn’s rings and inner moons by mass removal from a lost Titan-sized satellite, Nature, V468, P943–926.
Pages: 1 2
已寄信,謝謝:)
學長您好:
我是地質系95級學生,今年畢業,有事想請教您,
不知是否可以給我您的E-mail呢? 謝謝!
nmns.tw@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