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洋脊附近的板塊厚度

所謂板塊其實就是岩石圈,也就是位於軟流圈之上的岩石,其組成是地殼加上一部分上部地函。也就是說岩石圈的厚度其實是根據軟流圈的深度而定,而軟流圈的深度則是根據地震波的速度變化而定。地震波的速度由地表向下隨深度增加而增快,但到大約八十公里左右的深度,地震波速隨深度增加反而減緩,形成所謂低速帶。就固體地球的物理性質來說,這是由於此深度的溫度與壓力狀態使得岩石發生部分熔融的現象,因而降低了岩石的強度,也造成地震波波速的減慢。


中洋脊附近地溫梯度的分布,圖上的符號代表地震會發生的位置


但是在海洋地區,板塊的厚度並非每個地方都一樣,而是年紀越老的板塊越厚,這樣的特性會在第五章板塊運動的單元中提到,當海洋地區發生兩個板塊互相聚合時,較老較厚的板塊會隱沒到較年輕較薄的板塊之下的重要原因。所謂海洋地區「年紀越老的板塊越厚」是根據板塊從中洋脊位置誕生之後,溫度梯度隨著遠離中洋脊的距離(板塊的年齡)改變的特性(圖七),因此板塊厚度大致上就如同圖中1,300℃的等溫線變化。溫度高於1300℃的物質強度較低,屬於軟流圈,而溫度低於1,300℃的物質強度較高,則屬於岩石圈。因此海洋地區年紀越老的板塊會越厚。

One thought on “中洋脊附近的板塊厚度

發佈回覆給「Misha」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