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起源 — 2012地球最古老的恐龍展

三、恐龍的近親

其實,很多恐龍的親朋好友,像是翼龍或魚龍,其實都不是恐龍,卻都因為名字裡有個「龍」,因此被誤會他們也是恐龍。接下來我們就繼續從幾個和恐龍血緣相近的分類,同時可能也是恐龍在演化過程中的近親看起,包括有(圖十一由左下到右上):初龍形類群(Archosauromorpha)、初龍類群(Archosauria)、鳥頸龍類群(Ornithodira)到最後的恐龍(Dinosauria)類群。

圖十一 初龍形類群到恐龍類群的分類特徵

初龍形類群的關鍵特徵為(1)具有齒槽,像是三疊紀時期遍布全球的喙頭龍類(圖十一左一),以及三疊紀晚期出現在南美洲的的原鱷龍類。

而初龍類群則是和恐龍類群血緣更為接近,且種類相當豐富的一個生物類群,其分類的關鍵特徵則包括了(2)眶前孔的存在以及顎齒的消失。其中眶前孔就是前面提到頭骨眼眶前方的開孔(圖十),顎齒就是生長在上下顎的齒板。初龍類群之中又可以根據腳踝的形式(圖十二),分成:原始初龍類、鑲嵌踝類(Crurotarsi,又稱為脛跗類)初龍、鳥鱷類初龍(Ornithosuchidae)和鳥頸龍類群。初龍類群的其中一個分支—原龍類群(Prolacertiformes,圖十一左二),則可能是後來又回到水中的蛇頸龍、魚龍、和滄龍等水生爬行動物。

圖十二 初龍類群的腳踝構造演化示意圖。PM是原始型態的跗骨間關節,如古鱷(Proterosuchus,初龍形類群);CN是鱷魚型態的跗骨間關節,如鑲嵌踝類初龍;CR是鱷魚型態相反的跗骨間關節,如鳥鱷類初龍;AM是進化型態的跗骨間關節,如鳥頸龍類群。立體骨骼圖中,左側為距骨(astragalus),右側為跟骨(calcaneum)。腳踝附近骨骼示意圖中,塗黑的是距骨,距骨右側的是跟骨,上方為下肢,下方是腳。X-X為主要的轉動樞紐。(資料來源:The Dinosauria)

至於現今還存活在地球上的鱷魚,應該就是演化自鑲嵌踝類初龍;而初龍類群的另一個分支則是繼續演化出鳥頸龍類群,乃至於後來的恐龍類群(圖十三)。

圖十三 從腳踝看初龍類群與鱷魚、恐龍間的關係。圖左:鱷魚;圖中:瑞維托龍(鑲嵌踝類主龍);圖右:賴索托龍(鳥臀目恐龍)。骨骼結構及名稱請參閱圖十二。 (資料來源:http://archosaurmusings.wordpress.com/2010/10/01/interview-with-jeff-martz/)

初龍類群的另一個主要分支是鳥頸龍類群,鳥頸龍類群的主要特徵在於其S型延伸的頸部。最早的鳥頸龍類群生物,可能是發現於蘇格蘭三疊紀晚期地層中的斯克列羅龍(Scleromochlus,圖十四)。然後鳥頸龍類群又可以再根據(3)具備飛行特徵與延長的第四指分支出翼龍(Pterosauria)類群(圖十五),以及(4)能夠直立的特徵分支出恐龍類群。

圖十四 斯克列羅龍。(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圖十五 雙型齒翼龍(Dimorphodon)。被發現於早侏儸紀時期的歐洲地層,距離今天約2億到1億8千萬年前。(下圖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下一頁:四、恐龍的關鍵特徵-直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