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次毫米電波望遠鏡尋找新生太陽的特徵–中研院天文所呂聖元教授

透過觀察宇宙中其他行星系統的形成過程,是探索太陽系起源的一個好方法。但是在新生的恆星與行星周圍,緻密的星際雲氣往往阻礙了可見光的傳遞,使得我們的光學望遠鏡「看不清楚」。於是觀察波長較長、同時也較不容易被這些緻密星際雲氣所影響的毫米、次毫米波段無線電波望遠鏡,就成為看清楚恆星與行星誕生區域的「利器」。在這些觀測利器的刺探之下,原始恆星、行星盤、以及行星系統中所含的分子都一一現形,為太陽系的演化過程提供許多珍貴又新穎的觀點。當然,也發現許多費解又有趣的疑問。

Read more

從隕石研究看地球與太陽系的起源及演化 李德春教授主講

在高中地球科學課程中,對於地球內部的組成物質,特別是地核的成分,多會提及隕石的相關研究。但是由於敘述的內容太過簡化,導致學生很難從課本的敘述來理解,在19世紀到20世紀期間,對於地核組成物質的科學推論過程。因此我們特別邀請從事隕石研究工作多年的李德春教授,為我們簡單回顧這段科學發展的過程,隕石研究在這期間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近年來對地球核心組成物質分析的現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