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與行星的形成」–中央大學天文所陳文屏教授

我們以「恆星的形成」來開啟這一系列演講,從分子雲塌縮到核融合反應的形成,重建太陽系中心–太陽的形成歷史。除了太陽之外,太陽系裡面還有為數眾多的其他天體,包括行星、小行星與彗星等等。其中小行星帶的存在,意味著太陽系形成初期,行星形成過程中曾經發生過的重大事件。我們邀請陳文屏教授先為我們建立太陽系中恆星與行星形成與演化的基本概念,讓我們可以瞭解太陽系在行星形成階段可能的樣貌。

「恆星與行星的形成」–中央大學天文所陳文屏教授

講者介紹(摘錄自維基百科):
陳文屏教授於1976年進入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就讀,並於1980年取得學位。期間曾出任校內天文社社長。畢業後前往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就讀天文學,1990年取得天文學博士學位,及後曾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卡內基科學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地磁部門(Department of Terrestrial Magnstism)擔任卡內基研究員。1992年回台,於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和物理系任教。並且為現任天文研究所所長,且曾任中華民國天文學會理事長。
陳文屏教授的研究主要是觀測天文學和恆星形成。並且參與台美掩星計畫。他也是泛星計畫台灣團隊的其中一位共同主持人。鹿林天文台一米望遠鏡和台美掩星計畫儀器設置是在他任職天文研究所所長期間完成。
陳文屏教授對天文教育普及相當重視,已有多篇相關文章散見於各報章雜誌。並且在中央大學校內開設「尋找外星生命」等通識課程。

指定閱讀:
Ward-Thompson, D., & Whitworth, A. (2011). An Introduction to Star Form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oi:10.1017/CBO9780511974021
(Chapter 4 ~ 6, https://goo.gl/bEv2Ps)

參考資料:
Bally, J., & Reipurth, B. (2006). The birth of stars and plane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陳文屏,大小有什麼差別?http://www.astro.ncu.edu.tw/~wchen/wp_chen/essay/sizes.pdf

電腦簡報:
https://goo.gl/KEDZhM

研習記錄
http://mynotes.org/earth/?p=6251&page=2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