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組是高中同學邁向選擇不同大學校系的第一個抉擇,有很多應該考量的因素,也有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選擇理由,值得和家長或同學一同分享。
什麼是選組?
所有高一同學在升上高二之前,都要面臨選組的問題,這是因為高二之後會有一些「選修課程」可以讓同學選擇。通常學校會把性質相近的歷史、地理和公民與社會等社會領域選修課程搭配在一起,另外再把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性質相近的自然領域選修課程搭配在一起,提供給同學選擇。一般我們就把選擇社會領域選修課程的同學稱為社會組;選擇自然領域選修課程的同學稱為自然組。學校會將選擇社會組與自然組的同學分開編班,各自安排同學們所選擇的課程來上課。
社會組和自然組有什麼差別?
對高二的同學來說,每天上課的課程內容大部分都還是必修課程,所以社會組和自然組差異不大。即使是社會組同學,每週還是會有自然領域的課程要上;自然組同學也是一樣,會有社會領域課程要上。兩組最大的差別要在升上高三時才比較明顯,社會組的同學就不會再有自然領域的課程要上,而自然組也不會再有社會領域的課程要上。
選組會影響將來考大學嗎?
繁星推薦和申請入學都需要用到的基本學力測驗(學測)考試,考試內容是以高一和高二的必修課程為範圍。各大學校系最多只能從學測考試科目的國、英、數、社會和自然五科中選擇四科的成績,當作錄取學生的篩選或排序標準,而且也不能用五科的分數總和來排名。所以大部分會選擇社會科考試成績的校系,不會同時選擇自然科考試成績當作計分標準。但還是有少數科系,例如臺大經濟系,是同時採計社會和自然的考試成績。
理論上學測考試的內容是所有同學都應該要完成的必修學分,但很多同學在升上高二之後就開始專注學習社會或自然其中一個領域。這樣的態度其實並不符合教育部原先設定必修課程的意義,也會導致同學未來遇到同時採計社會和自然兩科學測成績的校系時缺少競爭力。因此同學在高二時還是應該同時認真學習社會領域和自然領域的科目,獲得不同領域的基本知識及能力。
考試分發入學管道所使用的指定考科測驗,考試內容則是包含了高一、高二及高三的選修課程。由於自然組同學不會修習社會領域的選修課程,社會組同學也不會修習自然領域的選修課程,因此社會組和自然組同學各自不同的選修方向才會顯現出差異。
建議同學從大考中心的網站上,查詢每個大學校系歷年採計的考試科目,以確定自己選擇的學習領域,和未來大學招生考試採計的科目是否一致。
我的好朋友要選自然組,我應該跟他一樣選自然組嗎?
每年都會有些同學因為這樣的理由選擇自然組,雖然高二期間自然組和社會組的課程內容差異不大,學測考試的內容也是只有高一和高二的課程,看起來沒有影響。但是學測考試是在高三上學期結束之後才舉行,高三上學期的自然組班級會開始有大量自然領域的選修課程,而且完全沒有社會領域的課程。如果同學對自然領域不感興趣,只是為了好朋友所以選擇自然組,高三這段期間就會有很多課堂時間無所事事,也沒有辦法針對社會領域的學測考試好好複習,對學習和考試都有很不好的影響。
除此之外,等到繁星推薦和申請入學的錄取放榜,已經是高三下學期的時間。如果同學沒能錄取到理想的大學校系,必須參加指定科目考試時,卻完全沒有上過任何一門社會領域的選修課程,對同學參加考試也是相當相當不利。
因此學校每年都在呼籲,同學千萬不要因為想跟好朋友在同一個班級,就不考慮自己比較合適的學習領域。如果你身邊也有好朋友是這樣打算,基於朋友的立場,我們也一定要好好勸同學認真考慮,免得造成將來的遺憾。
聽說自然組的讀書風氣比較好?
每個班級的讀書風氣都不一樣,還是要看組成這個班級的同學特質,所以不一定自然組的班級讀書風氣就比較好。一般來說,讀書風氣比較好的班級,同學的學習態度會比較積極主動,成績也會比較好。但相對來說,在這樣的班級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更加努力,否則一旦鬆懈之後成績變得不理想,連帶也會影響學習的意願和自信心,結果不一定比較好。
相反的,在一個讀書風氣比較低落的班級,要堅持努力學習不被影響是比較困難的。可是一旦我們堅持下來,不只是容易在班上取得好成績,獲得自信心。甚至還有可能帶動班上讀書風氣,讓大家的成績一起提升,也讓自己更上層樓,未必是件壞事。
未來同學還會進入大學或研究所的學習階段,甚至是將來進入社會工作,不論周遭的同學或工作伙伴是認真或是懶散,我們都應該要有能力堅持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不受別人的影響。所以不論自然組班級的讀書風氣是不是比較好,自己願意努力學習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我應該如何選擇社會組還是自然組?
究竟該選擇社會組或是自然組,必須考量同學自己的興趣和性向(能力),以及對未來的學習、就業或生涯發展的想像,不可以等閒視之。接下來我們會再根據社會組與自然組課程內容的不同,以及未來發展的差異作分析,希望同學可以藉此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繼續閱讀「我該選擇社會組還是自然組?」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