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愛的爸爸媽媽,
在108課綱實施之後,一間學校(不論是國小、國中或高中)從上到下是否認真辦學,以及認真辦學的方向是否符合孩子的需要,我認為從「校訂課程」的內容來觀察最有效!
所謂的「校訂課程」,在國小一、二年級階段是每週2到4節的「彈性學習課程」,三、四年級階段是每週3到6節,五、六年級階段是每週4到7節,國中階段是每週3到6節。這些彈性學習課程都是依照學校、社區與學生的特色及需求所制定,可以是議題的探究、社團活動、鄉土語言或特殊學生需要的課程等等。
高中階段的校訂課程則更為豐富多樣,包括校訂必修4到8學分、多元選修6到10學分、以及每週2到3節的彈性學習時間(高中部分可參閱「現在的高中為什麼有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課?」這個問題)。
為什麼要根據校訂課程來判斷一個學校的辦學是不是認真呢?如果這些時間拿來上課,準備考試科目不是最好嗎?大家想一想,如果學校老師把這些時間拿來上平常的課,不就最輕鬆、最簡單,而且還不用另外準備。搞一大堆考試不考的課程和活動,那些老師究竟是比較累還是比較輕鬆呢?或者這樣搞才是老師或學校想偷懶?
我以人在學校的現職老師身份告訴大家,認真配合108課綱搞這些新課程其實超級累!直接拿來補課安排考試才最輕鬆!!
正因為這樣的改變其實累得要死,所以各位家長可以藉著各校的校訂課程來判斷,如果這個學校的老師願意認真對待校訂課程的規劃,表示這個學校和老師都是認真在辦學,值得我們進一步認識這所學校。如果今天有一所學校強調他們「以不變應萬變」,把這些時間都拿來上課和考試,其實老師反而輕鬆,家長要更小心這間學校是不是真心為孩子著想,或者只是懶得改變而落後在其他學校之後。
在108課綱之中規範校訂課程的意義,是希望學校根據自身的特色以及學生的需求,設計並規劃課程,引導學生有更好的發展與成長。這樣的課程並不是玩樂與胡鬧,要知道每個孩子的發展與特色都不盡相同,如果有學校和老師更細心規劃各具特色的課程,或許更能夠引發孩子的能力和興趣,相信這是比考試成績更重要的教育設計。
目前各國小和國中的新生入學家長說明會,多半會把校訂課程加以介紹。建議家長可以多詢問「這樣的課程目的是在培養孩子怎樣的能力?」以及「課程會以怎樣的方式來進行,可以達到課程的目的,真正培養出孩子重要的能力?」這樣的問題。只要是經過仔細思考與規劃的課程,必然可以把課程設計講得頭頭是道,讓家長信服。但如果只是敷衍應付的規劃,一定很快就會露出馬腳,無法自圓其說。
高中校訂課程的範圍更廣,更需要家長或學生花功夫來判斷和比較。比較重要的判斷基準除了和國中小一樣,要注意課程設計和想達到的學習目標之間是否能彼此搭配之外,高中校訂課程的學習範圍是否寬廣,以及是否有孩子感興趣的領域,就顯得相當重要。如果校訂課程的內容和考試科目都差不多,那就失去「多元」的意義,只是在增強考試能力,而無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甚至還影響申請大學的資料呈現。
要判斷學校規劃的校訂課程是不是認真、有沒有效果其實並不容易。我個人的建議是,如果發現一所學校的校訂課程,都和考試科目的內容相差不多,那就要特別小心這所學校其實沒有花太多心思在設計課程,為學生考量。或者觀念還是停留在過去的教學思維,以為老師教得多、考試多,學生就會成績好。
但如果學校開出的校訂課程五花八門,看起來都很有意思,也和考試科目很不一樣。那以很肯定地告訴各位家長,這所學校和這些老師一定都相當認真,因為要規劃出一門這樣的課其實相當相當困難又辛苦。如果學校和老師都願意做這種事,我認為這就是值得信賴的學校。
附帶一提的是,高中校訂課程的多元選修,是以班級數的1.5倍來計算,也就是一個年級若有10個班級,就可以開設15門課給學生選修。但如果一個年級只有4個班級的小學校,就只能開設6門課,導致課程的多元性和學生的選擇性會大幅降低。所以家長若是要選擇這類每個年級班級數比較少的高中(例如:完全中學),就更要特別注意學校所開設選修課的類別,是否符合孩子的需求。
祝各位爸爸媽媽找到最適合孩子的學校~
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