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媒體報導師範院校的教授講出這樣的看法時,我不禁「毛骨悚然」起來,大家知道如果學校老師都變成這個樣子,那會有多恐怖?!
(台東大學師範學院院長)曾世杰說,政府提供老師很多訓練,希望讓老師「懂課綱」,但他認為,不必期待所有老師都很懂課綱精神和實踐方法,因為老師有太多事情要顧,「應讓專業學者針對課綱研發教材,給老師一套好劇本,讓老師好好當演員」,才能提高課綱被實踐的可能性。
聯合報 2017-05-28 報導(https://goo.gl/FaSrAA)
曾院長提到:「不必期待所有老師都很懂」的「課綱精神」究竟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十二年國教的教育目標!對於每一個站在講台上的老師,上一堂課的課程內容只是最後的呈現結果,為什麼要上這堂課才是老師的意義和價值。雖然說課綱看起來有點深奧、有點複雜、甚至有點難懂,但課綱裡面寫的就是教育目標和教育理念,承續的是師資培育過程我們所學過的教育理論。身為一位老師,我們可以沒有教育理念,只求教學技巧嗎?如果是這樣,演員訓練班應該是每位老師必須的進修場合才對。
十二年國教課綱推動至今,許多更具意義的教育理念不斷傳達至教學現場第一線的教師同仁,許多人重新拾起一、二十年前的教育理論,思考教育的意義和教學活動應該具有的態度,開始參加研習,改變教學的方法和內容,只為了夠帶給學生更有意義的學習。包括像最近幾年「翻轉教育」興起,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由老師扮演關鍵的引導角色,而不是只會在講台上滔滔不絕的「演員」。
但是,在這些研習活動的現場,也有少部分老師只是為了求得「一套教學方法」而參與,他們並不是很能體會「翻轉教育」的意義,只是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好像很紅、好像很流行、好像會受學生歡迎、甚至好像可以比傳統教學方式輕鬆(當然這是個很大的誤解)?!於是他們參與研習活動,希望把這個教法學起來,回去可以「直接套用」在自己的教學上。結果不想而知,如果沒有清楚的教學理念可以隨時調整上課方式,不可能有哪一套方法是套用在每間教室裡都可以通用的方法。
如果只是少數老師會有這種天真的想法,以為學個教法就可以直接套用,那也就算了。但是今天看到台東大學師範學院院長(應該是原本的台東師院?)說,「應讓專業學者針對課綱研發教材,給老師一套好劇本,讓老師好好當演員」,我真的超級傻眼!他說這是因為「老師有太多事情要顧」,但老師最重要該「顧」的不就是教學?不然一位老師還要顧什麼比教學更重要?
但願這篇報導只是斷章取義曾院長的話,否則連師資培育機構的領導者都是這種態度,我真擔心這樣培育出來的師資,是不是各個都需要「劇本」才能在教室講台上「表演」。
2017.06.01 更新後續回應與討論
課綱與教材
————————————————————————-
新課綱延後上路 學者:大考很先進 學校老師跟不上
2017-05-28 11:00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12年國教新課綱強調學生素養導向能力的培養,選修課學分占1/3,增加4至8學分「校訂必修」,以跨領域、動手做為主,且分組跑班教學,「同班同學」概念將轉化成「同溫層」意涵。但大學教授擔憂,課綱內涵和大考方式「走在前頭」,教學現場的老師卻跟不上。
曾任12年國教課綱幕僚工作的台東大學師範學院院長曾世杰說,新課綱符合未來世代,但學校老師觀念跟作法跟不上。他舉例,國高中國文課還在「背註釋」,僅少部分老師強調「閱讀理解」,但像會考、學測或指考評量已跳脫背誦。
曾世杰說,政府提供老師很多訓練,希望讓老師「懂課綱」,但他認為,不必期待所有老師都很懂課綱精神和實踐方法,因為老師有太多事情要顧,「應讓專業學者針對課綱研發教材,給老師一套好劇本,讓老師好好當演員」,才能提高課綱被實踐的可能性。
教育部說,106學年將試辦「在職資深教師續航計畫」,鼓勵教師自主成立專業成長社群,共同備課及觀課,主題要扣緊12年國教相關課程與教學,每年補助2萬5000元經費,並以博覽會取代書面報告,減化行政作業。
為使新課綱正式實施時,更能落實於教學場域,教育部邀集專家學者編訂高級中等學校課程實務工作手冊,蒐集前導學校的實務經驗,以及試行新課綱後有心得的學校,提供線上檢閱,各校可找出校內最適合開設的選修課程。
北市麗山高中教務主任藍偉瑩說,有些學校推動新課綱課程的力道不夠,最大的疑慮還是在大考,「素養」如何定義應提早公布與示例。此外,許多高中探究實作、跨領域等課程的設備不夠,或因教室不夠,很難操作跑班,教育部應更有系統地掌握各校不足狀況,給予經費協助。
藍偉瑩說,新課綱是大選修、跑班教學,一名導師不見得會上到所有學生的課,新課綱應當是導生制,班級人數降為15至20人。也建議除了主任外,組長與幹事都用教育行政公務員,讓教師回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