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3 環境適應


環境適應絕對不是「認命」!

我把環境適應的素養歸類在溝通互動的面向之下,就表示我覺得要適應環境最大的挑戰就在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互動,甚至是與一群人的溝通互動。相對來說,對於自然環境或是工作環境(硬體或規定)的適應反而要簡單得多。除了溝通互動之外,環境適應的素養也需要與身心素質相關的素養來支持,一方面要認識自己的特質,二方面也要想辦法精進自己所缺乏的素養以適應環境。而環境適應的素養更是團隊合作素養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不論是擔任團隊中的一員或是擔任團隊的領導者,都必須具備環境適應的素養,才能在各種條件之下解決問題並完成任務。

首先,環境適應無疑是溝通表達與人際互動的延伸,因為在任何一個環境中,差異性最大的變因就是人的特質,只要環境組成中有少數個人的特質不同,就可能影響整個環境的氣氛和文化。因此,充分的溝通表達素養和人際互動素養有助於在環境中適應不同人的特質,進而是影整體環境。但是環境適應與單純的人與人之間溝通互動並不相同,如果遇到頻率不對、特質差異太大的人,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選擇不接觸。但如果這種人存在於我們生活周遭(例如:鄰居),或是存在於工作環境(例如:同事)的時候,我們就必須具備不同的素養才能夠加以面對。

環境適應必須要考慮自己的身心素質。很多長輩習慣指責年輕人「抗壓性」不足,或是「草莓族」,總是一遇到不如意就換工作。但如果年輕人是因為考慮個人特質與工作環境不符合才離職,或許我們更要佩服他們當機立斷的勇氣,不要勉強自己待在不適合的環境鬱鬱寡歡。所以在考慮環境適應的最初,「認識自己」就是不可或缺的素養,考慮這個環境是不是我所適合的;考慮這個環境有哪些特性與我的特質不符,但是還在可以忍受的範圍;考慮這個環境需要的特質是不是我所缺少的,我該如何自我學習。因此環境適應的素養應該是積極選擇與積極面對,而不是消極地忍受。

團隊合作絕對無法缺少環境適應的素養。所謂「人多好辦事」,可是人一多要相處起來也不容易。唯有個人能夠適應整個環境,才有機會發揮出自己百分之一百的能力貢獻給整個團隊。甚至能夠懂得從環境中獲取相互的協助與支持,把團隊的效能發揮到一加一大於二的程度,才是成功的團隊合作。因此,環境適應的素養絕對是未來團隊合作面向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

在校園的環境中,同學組成的班級環境相較於整個社會所組成的各種環境來說,應該是最單純,也是所有組成成員個人特質最相近的一個環境。因此,在班上或是學校偶爾才會遇到少數一、二個特別「不合群」或是與群體「格格不入」的特異人物,這也表示大部分孩子在學校自然培養的環境適應素養大致沒有明顯的問題。但是,這些在學校時期就與環境格格不入的特異份子,一定就會在未來的社會中一樣格格不入嗎?這我不知道。可是我知道還有一種學生,未來進入社會很容易在各種環境顯得格格不入,那就是被父母過度保護的孩子。

有些父母會從小學或國中時期,就把孩子送往比較昂貴的私立學校就讀,其中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就是這些學校不會有那些所謂「壞」孩子,以免自己的小孩被帶壞。這個邏輯當然乍看之下沒有錯,可是仔細深究就會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沒錢的家庭裡「壞」孩子比較多嗎?能確定的大概只有這個學校裡怕孩子被帶壞的有錢爸媽比較多一點而已。第二個問題是,假設校園裡都是「好」孩子,那我們是不是扼殺了孩子學習環境適應這個素養的機會?因為這個校園和一般社會的環境就「更」不一樣。難道將來孩子出社會還可以繼續避開這些「壞」孩子嗎?如果孩子將來成為領導者,他所領導的手下也許更多這種「壞」孩子,那又該怎麼辦呢?

更何況這裡的「好」和「壞」我都一直加引號,表示我其實不大認同某些家長對「好」孩子或「壞」孩子的定義。

我認為爸媽想要「保護」孩子的想法無可厚非,我只想提醒爸媽在任何時候要以「排除危險因子」的方式來保護孩子的時候,請你都要記得我這句話,「請你要更加認真地教孩子,如果他將來遇到這些危險因子,應該如何應對,千萬不要以為他長大就會懂!」

總結來說,環境適應是溝通表達與人際互動的延伸,必須倚賴自我認識與自我學習的支持,才能在未來為團隊合作貢獻一己之力。

祝 你的孩子能夠在混亂的社會環境中百毒不侵
周老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