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身心素質


不得不承認,所謂「身心素質」實在無窮無盡的多,舉凡樂觀、知足、責任感、榮譽心、抗壓性、耐心等等等等,要列三天三夜也列不完。我先針對我自己覺得比較重要,而且課綱裡面也有提到(訴諸權威好像有點不應該XD)的幾項來分析,當然也歡迎爸爸媽媽們提出自己的見解,討論各位覺得重要的身心素質。

我想先提出來的重要身心素質分別是:探索自我、認識自我、自我學習、和積極行動。用探索自我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用認識自我來肯定自己的能力和定位,用自我學習來提昇自己各方面的素養,用積極行動來把一切的想法都付諸實現。

探索自我,是發覺自己內心的想法或潛能。我究竟喜歡什麼?我究竟有什麼特長?這兩個問題通常別人很難替自己回答,甚至有時候連自己都回答不出來。我們大多需要一個探索和嘗試的過程,找到我們內心的喜惡,發現我們擁有的潛能,然後才是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人生。所以我認為,探索自我其實是身為一個人所必備的素養,就像找到自己的靈魂一樣。

我認為探索自我的要點應該在於找機會參與、和深入。以學生的生活環境來說,可以探索的範圍相當小,父母師長或孩子自己如何找機會,才有可能打開更多不同的窗子去認識世界。找到機會之後,或是聽別人口述,或是親自參與其中,就更能確認自己的感受。但探索絕不能僅止於表面,如何深入接觸和深入思考,才能更透徹地瞭解一件事物,也才有充分的資訊判斷自己喜不喜歡、擅不擅長。

認識自我,是探索自我的延伸,包含了肯定自我的意味在裡面。探索自我是個過程,認識自我是個結果。如果沒有經過探索,對自我認識的範圍通常太窄、太狹隘。經過探索之後,我們會認識更多自己喜歡的、不喜歡的、擅長的、不擅長的,甚至還可以提供「下一次自我探索」的方向,更加擴展對自我的認識。

例如我不擅長讀書,如果我對自我的認識只有不擅長讀書,那我的人生就沒有希望了。如果我探索過畫畫、唱歌、跳舞,發現我喜歡唱歌和跳舞,發現我擅長韻律和節奏,我對自我的認識就大不相同。既然如此,我就不需要看低自己,我可以有自信去發展屬於我的人生。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但如果沒有探索自我、沒有認識自我,很難為這「才」找到可以發揮的地方。

自我學習,也可以說是自我成長,是延伸自探索自我和認識自我之後所需要的重要素養。每個人從小就會花至少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學習,但這些學習常常淪為被動的吸收,甚至變成應付考試的工具。其實學習的過程不只要學習內容,更要學習「學習的方法」才對。因為這種別人安排的求學過程不論有多長,終究長不過我們的人生。如果離開校園就停止學習,那自我的成長當然也就停止,人生也很難變得更美好。如果離開校園之後還要繼續學習,就很難有老師繼續在旁指導(或是要花很多錢),這時候自我學習就會變得更重要。

自我學習的知識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自我學習的態度卻更常是我們所缺少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來自於求學期間讀書多半都是為了考試,所以讀書學習和考試之間有個不好的情緒連結,導致不考試就很不喜歡讀書,不喜歡學習。另一個原因是自滿或是眼光狹隘的心態,自滿於自己長年經驗累積的技能,或是無法看出新知識與新技術的展望,不願意承認新的技能有可能更好,導致不願意學習的態度。故步自封的結果當然更容易被時代的發展所取代,造成很多中年失業或是傳統產業凋零的現象。

積極行動,是一個比較偏重態度的素養。積極像是一具加速引擎,可以讓任何事情加速前進;而行動則是讓所有想法可以真正落實的唯一途徑。很多時候充分的探索自我和認識自我可以引發積極行動的態度,像是上一段的例子會想積極往藝術表演領域前進,但也有可能出現自認受到不公平對待導致內心充滿仇恨的人,會積極從事非法破壞的行動。所以有些平時「積極在打架鬧事」的孩子,如果能搭配合適的探索自我與認識自我,或許就能夠把他們積極的態度導往對大家都好的方向;一昧處罰和打壓,或許反而適得其反,更加深孩子心中的不平,導致更嚴重的不良後果。

積極行動意義不只是在個人的層次,可以把想法具體化,例如藝術創作或是人生規劃。積極行動發揮在人與人之間的層次,就是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關係。在社會、國家、乃至於全世界的層次,積極行動就是社會參與,從事改善更多人生活與建立更美好環境的行動。所以在後續討論到探究思考與解決問題的素養時,我會再次強調積極行動的重要性。因為所有的探究思考與解決問題都必須搭配行動的過程,才能進行後續思考與改進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且真正改變現況。如果缺少了積極行動來付諸實現,所有的想法永遠都只是空中樓閣,沒有任何實際效用。

(一個關於「把想法化作實際行動」和「克服恐懼」的延伸閱讀:被拒絕一百次的旅程!

總結來說,建立健全的身心素質,是對一個學生,甚至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內在素養。不只學校老師應該重視,身為家長的你更不能偷懶,畢竟學校老師偷懶是整個社會一起倒楣,你偷懶的話最直接倒楣的應該是你的小孩和你自己!更進一步來說,這些素質如果老師和家長自己都沒有,我們不是更應該從自己開始做起,建立健全的身心素質,讓自己變得更好,應該就是最好的教育吧!

祝 孩子的行動力連我們都追不上
周老師

延伸閱讀:當我的人生要結束時,會覺得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麼?

註: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在個人「身心素養」這個面向應該要討論「道德」的問題,但是我覺得道德不只與個人身心素質有關,也與探究思考有關,甚至所有的素養最終會以什麼方式呈現,都是受道德的影響,比較清楚的表達方式應該是「價值判斷」。因此我最後決定把「價值判斷」單獨列為一個面向來討論,以凸顯這個素養的獨特性與重要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