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爸媽,
我在「應該讓孩子去補習嗎?」這封信裡面曾經提到,孩子可能會因為不適應學校某位老師的教學,導致學習成效低落,在這種狀況下去補習,其實無可厚非。但是還有一種狀況是孩子因為學習過程中某個關卡沒跨過,導致後來直接放棄這個科目,其中又以英文和數學最為常見。如果能夠有個好的家教老師個別協助,我認為孩子還是有機會趕上其他人的學習。
因為有「洞」,所以就不繼續往前
我發現很多孩子在遇到學習適應不良時的第一時間,可能會先歸咎於自己太笨學不會,而沒有想辦法去把學習的「洞」補起來,導致後面的學習完全聽不懂。即使一學期過後換了老師,老師也不可能回頭去單獨教某一位孩子不懂的部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直接放棄這個科目。等家長發現孩子某一科成績明顯低於其他科目的時候,要不是鄉愿就承認自己孩子「不在行」,要不就是只會罵孩子不認真,也不會想辦法找到孩子學習過程的洞在哪裡。最常見孩子放棄的科目就是英文和數學。
學數學最常遇到洞
我曾經和學校同事看過無數放棄數學的孩子,這些孩子很多根本一點都不笨,一追問為什麼數學這麼差,大多都是國小高年級或國中階段開始放棄數學,往後的數學就再也聽不懂。我曾經在幾年前教我表妹數學,當時他要考高中,卻連加減乘除的速度都很慢,原來他國小就放棄數學,國中等於沒有在數學課得到半點進展。於是我花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從國中數學的最基本最簡單的內容開始教起,遇到聽不懂的地方(國小沒補的洞),就先把更基礎的觀念講解。進了高中之後,表妹開始聽得懂數學老師講課的內容,大學微積分靠自己沒有被當就及格,現在開始考數學連鎖補習班的老師資格,要教數學了。
我認為,很多放棄數學的孩子考試也許只有10分,但以他腦筋靈活的程度我認為應該可以考60分,這中間的差距就是國中或國小時期的「洞」沒有被補起來。其實國小六年數學對高中生來說,也許一個月就可以學會,國中三年的數學說不定再一個月也可以搞定。這時候缺少的,可能就是一個有耐心的家教老師,可以幫孩子把洞好好補起來。
放棄數學幾乎就等於放棄思考
很多人以為「數學」只不過是眾多科目中的一科,反正數學裡面學的東西生活中大多都用不到,不會或是放棄也沒什麼大不了。甚至有些數學不好的爸爸媽媽,說不定還會這樣安慰孩子。其實這個觀念是大錯特錯,數學這一科的重點不是在於計算一些奇怪的題目,數學是訓練非常抽象的思考能力,如果數學不好,抽象的思考能力就會受到很大限制,甚至可能導致孩子對於未知事物的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都無法發揮,所以數學的意義絕對不只是「某個科目」這麼簡單。
如果家長有心幫孩子補起數學這個「洞」,除了老師要有耐心之外,老師本身的態度也很重要。其實有些數學老師確實也是只在乎計算,卻沒有好好教導孩子計算背後的原理和應用。加上補洞的課程比較是「客製化」因人而異,所以我建議找個數學家教,並且和家教老師討論一下他的教學態度,我認為孩子的數學能力再低,也不可能只有那個分數(相對於其他科目)。
學英文是心態要克服
我自己就是國中三年英文爛到底的最好例子,每次月考都是靠英文單字小抄幫忙,最後在高中聯考得到一個暴低的英文成績也只是剛好而已。當時我就是在國一剛開始就遇到很混的老師,很多內容都說你們應該都會就跳過去,然後我根本連單字要背這件事都不知道,第一次月考連同26個字母填充都不及格,我就超討厭英文。後來連帶覺得「背單字」這件事很討厭,覺得單字好難背,背了又會忘,背起來也沒什麼用,而且英文課本看起來就好無聊。
高中之後,老師先補充了英文文法,我把五種基本句型自己做整理和筆記,套用到英文課本,開始可以自己看懂那些句子。然後我一邊念課文,遇到單字再去背單字,背單字之後再去讀例句,讀例句之後再自己造句,終於一點一滴把英文慢慢念起來。
我覺得除了國中時候第一位英文老師很爛之外,其他英文老師都很好,但是我國中時候真的就是不喜歡念英文。或許就是因為到高中時期掌握了看懂英文句子的方法,才開始饒富興趣一句一句讀那些英文句子。我會針對句子裡不懂的詞性和介系詞提出疑問,總是要把每個句子的架構都搞清楚,終於建立起英語的基礎能力。
等到進入大學和研究所,不僅大量原文書的閱讀鋪天蓋地而來,用英語和別人溝通的機會也大幅增加,這時候才真正體認到英文有多重要。我也更加深切地體認到,事先跟孩子說英文將來有多重要根本沒有用,至少我從來就沒相信過。
雖然這個過程我沒有去補習或是請家教老師,但至少我遇到的高中英文老師能在我起步的過程好好給我指引。我想孩子如果能夠有位懂得方法的老師帶領,應該也會和我一樣喜歡上英文,或者至少不會討厭或放棄英文。
學習的障礙因人而異
我相信每個人終究是會有擅長與不擅長的領域,但很多爸爸媽媽或孩子自己,都缺少一而再、讚而三的努力或嘗試,就任性決定是因為自己不擅長,然後正大光明的「放棄」某些科目。其實被放棄的不是那些科目,而是自己的成長啊!
祝 孩子再辛苦也不輕易放棄任何學習機會
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