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到過幾次家長反應說,聽了新課綱的理念之後,很認同素養導向的教育方式。但是回家一問孩子,發現學校老師都還是傳統的講授式教學,考題也都還是記憶性的問題,家長很擔心自己的孩子遇上「不好的」老師,會失去競爭力。如果是這樣,可以比照以前的方法,送孩子去補習班補習嗎?
聽到這樣的疑問,我總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我們一直很擔心家長的不瞭解會成為推動新課綱的阻力,所以當家長表達認同新課綱的理念時,我們是非常高興的。而我們擔憂的地方自然是有些老師不是不認真,只是還沒跟上新課綱改變的腳步,速度不夠快。偏偏孩子的成長不會等人,所以家長的憂慮我也可以體會。究竟該怎麼辦比較好,我想了很久。
首先我還是要替老師們講講話,以我自己在學校看到的狀況,大部分的老師也都認同新課綱的理念。老師不是不願意改,只是老師們自己的學習成長經驗和專業訓練,都與新課綱的方向不盡相同。因此老師們需要時間來提升自己,也是無可厚非的情況。
以我自己第一年上探究與實作的課程來說,提前一年開始規劃課程,到正式開始的第一學期學期6個班、第二學期5個班的實際授課,不僅是第二學期的熟練度明顯高過第一學期,甚至是每週最後一個班的上課內容都明顯優於第一個班,連課程設計都每個班逐次修改。有人說,那第一個班不就特別倒楣?但我卻覺得,拜新課綱所賜,其實這每個班的學生都很幸運,因為他們比過往都學到更多有意義的學習內容。
換句話說,和過去比起來,不論老師改變得快或慢,總是比過去進步的。
但如果其他孩子的老師進步很快,我的孩子卻遇到進步很慢的老師該怎麼辦?其實就像以前一樣,孩子有可能遇到各式各樣的老師,不論是不是有新課綱,這種情形都還是存在。所以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認為家長可以努力的方式也和過去類似,包括:
- 打聽不同學校對新課綱的實施狀況。據我所知,很多學校為了吸引學生就讀,還會主動辦說明會介紹自己學校所做的努力。家長如果事先做過功課,多認識新課綱以素養為導向的理念,應該就可以在各家說明會(包括補習班)的內容中,聽得出哪些學校是真心在做,哪些學校是掛羊頭賣狗肉,可以做為選擇學校的重要依據。
- 利用親師座談會,向學校或老師詢問。每學期的親師座談會,家長都可以請學校或班級老師說明目前推動新課綱的概況。除了透過這個場合理解學校和老師推動新課綱的現況,間接也促使學校和老師有更強的使命感可以盡快跟上腳步,相信會形成一股正向提升的力量。
- 觀察孩子的考題,協助推動素養命題的改變。如果學校的定期考試還是偏向記憶和背誦的題目,建議家長可以私下向老師請教,試卷中哪些題目是素養導向的命題,或許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老師已經有安排素養導向的試題。如果老師真的沒有進行素養命題,家長的詢問也會讓老師更加注意,達到提醒的功效。
我認為這和過去孩子遇到不適應的老師教學時應該是類似的狀況,如果家長願意善意地和老師或學校商討,相信老師的教學和孩子的學習都會有所提升和成長。
如果家長真的有心,我認為家長自己也可以成為孩子的老師。雖然辛苦,但並非不可能。我認為適合家長嘗試來陪伴孩子學習的方式有:
- 讓孩子把當天學過的內容「教」一次。這是一種有學理根據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把學過的內容以自己的方式教其他人,不僅有助於加深記憶,也可以發現自己沒搞懂的地方。不同於重複練習考題,把學習內容「教」一遍的過程,會強調基本原理的理解,這是考試不容易考,但對於未來學習很重要的基礎。如果家長願意陪孩子重溫當天的學習內容,將可以大幅提升學習效果,遠比去補習班補習要有意義得多。
- 廣泛嘗試與自主學習。新課綱非常強調讓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志向,並且主動學習。我認為這是家長可以做得比學校老師更好的面向,因為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較為瞭解,可以常常帶著孩子在假日時接觸不同學習場所或職場領域,讓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同時家長也可以陪著孩子針對感興趣的議題,去書局、博物館、網路、甚至找專家學者進行學習或諮詢,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 和孩子一起想該如何運用學到的知識。新課綱的素養導向,強調知識的運用與能力的移轉。因此上課學過的內容該如何運用,甚至與生活情境結合,是許多老師目前努力學習課程設計的重點。只是這部分對專業的老師來說都不容易,家長要自己嘗試可能很不簡單。但如果是孩子習慣從日常生活中找到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孩子就會習慣於把學習和生活連結,這也是自主學習的重要意義。
以上其實都是學校老師也努力在學習,想要帶領孩子成長的方向。但我認為家長同樣可以成為孩子很棒的老師,甚至比學校老師教得更好。因此,我非常鼓勵家長也多多瞭解新課綱的精神,成為孩子成長的助力。千萬千萬不能因為一知半解或被不肖商人恐嚇,就拼命叫孩子做這個做那個,把孩子累死了卻徒勞無功,那就太令人遺憾了。
希望不論是老師、家長、或是孩子,我們都能一起學習和成長,讓我們的社會可以一起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