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招生專業化和探究與實作的對話


今天有幾位教授到班上來看高一自然探究與實作的上課情況,目的是為了擬定未來大學招生專業化如何評定高中學生的學習成果該如何訂定標準,也希望瞭解這樣的課程在高中是如何實際進行。因此由中區召集學校靜宜大學負責,邀請幾位中部地區大學教授到本校來進行觀課與討論。

今天課程的進度是學生剛完成研究結果的統計圖表,我請他們分享從提問、假設、研究規劃、研究結果到初步分析研究結果是否符合假設的階段。雖然過程中已經檢核過好幾次,還是有一半以上的組別研究結果出現或多或少的漏洞。透過報告和同學之間的互評,持續把研究的內容更精緻化與提升。其中有幾組的研究結果相當有意思,在和同學討論的過程中,我也建議他們作進一步的分析。

在一小時的課程進行中,學生充分把過去這幾個月努力的成果展現出來,面對我的提問和質疑都能很快回應,表現超乎水準。台下的同學也盡心幫忙互相診斷其他組同學的作品,對於研究結果的呈現是否清楚和正確,大家都已經能夠自行判斷,很少需要老師提醒。連觀課的教授都稱讚說,同學會互相討論台上同學作品的優缺點,相當認真地參與課程。

課程結束後的討論時間,大學教授除了好奇這樣的課程在高中究竟如何規劃與操作,而學生的表現與反應又是如何,我都一一將課程設計的理念和經驗與教授們分享。學生們的學習、改變、成長、以及未竟之處,我也據實以告。大家一致認為這樣的課程對學生的學習深具意義,也頻頻提出改進的建議給我,引起我不少進一步加強課程設計的靈感。

教授們關心的另一件事情是這樣的課程完成之後,大學該如何評定學生的學習成果。我認為學生在學習過程發生的改變是最珍貴的成果,但可惜學生過去未曾受過訓練,不擅長反思的過程也不懂得該如何表達,所以很難在學習心得裡看出學生的學習成果。只能間接從學生的作品中,分析學生從觀察、提問、假設、規劃研究與論證建模的脈絡與邏輯,來評斷學生對探究與實作的學習成果。

我們都認為,很多現在大家共同看重的能力,都是過往學生沒有被培養過的能力,高中(甚至大學)常常得辛苦培養學生這些缺少的能力。但是在新課綱推動的現在,以探究與實作的能力來說,過去高中沒有教,但現在開始了。高中也與國中合作,在國中一年級的科學方法單元就開始扎根。如果所有重要的能力都能夠這樣漸漸從學生還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起,我認為我們的下一代絕對是值得期待的。

謝謝各位教授今天為我們帶來的刺激與成長,也謝謝清水高中108同學的優異表現,讓大家今天都感到收穫滿滿,不虛此行。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