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到泰北,血緣與歷史的交融 -- 給清萊華文教師聯誼會稿件
小時候看到「異域」這本書,第一次知道有「孤軍」的存在。雖然書裡面的人名跟情節我早就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但是當我得知有機會可以到泰北來的時候,我的感覺就像是拿到一張進入歷史的門票,何其有幸,讓我真的有機會親眼目睹這教科書上被刻意遺忘的片段,來到泰北。
二個星期前,我第一次踏上泰北的土地。清萊繁榮得讓我驚訝,滿堂也不是想像中的難民村,甚至當大同中學出現在大馬路邊的時候,我幾乎要懷疑自己的眼睛。原來這裡早已經不是原始的叢林,連房子也都是用鋼筋水泥所搭建,讓我不禁為自己幼稚的想像感到好笑。
放下行李,照著原訂計畫,我一面準備要給泰北孩子們的課程,一面也拿起紙筆,認真地瞭解這個地方的人、這個地方的事、和這個地方的歷史。於是我的足跡從大同中學開始,走到坤沙的舊營區、山神廟、戒毒所,也到擺夷的部落參加他們的聚會,親身體會泰北這一切的點點滴滴。
還記得那天走進泰北義民廟,一副牆上的蘇武牧羊圖,讓我久久不能自己。出發之前我就特地翻閱過這段孤軍的歷史,等親自見到段將軍的陵寢,那一幕幕槍林彈雨、那一幕幕跋山涉水的畫面,似乎又再在我眼前重新上演。何其有幸,我甚至在一場婚宴上遇見陳將軍。握著他有力的雙手,彷彿讓我隻手伸進了歷史一般。我暗自為陳將軍祝福,希望他可以永遠這麼健朗。
在教室裡,我沒有帶著孩子們唱唱跳跳,而是帶領他們把眼光望向天際,藉著我的一點點指引和他們動腦筋去思考,認識日月星辰運行的規律,讓孩子們體會知識的趣味與思考的價值。泰北學生的反應讓我感動,他們認真的眼神和台灣孩子別無二致。當他們興奮地告訴我,昨晚在夜空看見上課所學到的內容,那一張張喜悅的表情更是千金難買。
卓老師、張校長和田主任,是我留在泰北期間,接觸最多,也最佩服的幾位老師。為了下一代的華文教育,他們不僅有理想,而且親力親為,把重擔往自己身上扛。但是許多無奈還是牽絆了孩子們未來的發展,身份的問題、求學的問題、經濟的問題都或多或少困擾著他們。我才發現自己來到這裡,事實上幫助相當相當有限,也覺得非常汗顏。
明天,我們就要揮別滿星疊。帶著一大疊的筆記心得,收穫滿滿地離開。那字裡行間充滿的是地方耆老過去的滄桑、孩子們眼中的純真無邪、和學校老師的辛勤汗水。一字一句都將成為我最珍貴的記憶與難以忘懷的經歷。未來,我希望能有機會再次來到這裡,說服務其實也幫不了甚麼、說付出也沒那麼偉大,就說來拜訪朋友吧!再喝一杯茶,也聊聊這些日子的歡笑和淚水,這份情,就和我們身上流的血一樣,緣起不滅。
你們來自台灣的兄弟 漢強
2007.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