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疊紀末期,盤古大陸開始分裂開來

 

大約在三疊紀時期組合而成的盤古大陸(Pangea),使得陸地上的動物得以從南極遷徙到北極。生命在經過二疊-三疊的大滅絕之後,重新開始多樣、豐富起來。同時暖水種生物的分布則橫越了整個古地中海。

由一片片組合而成的盤古大陸,它的形成是始於泥盆紀,經由大陸與大陸彼此之間持續的碰撞,一直持續到三疊紀晚期,才導致了這塊超大陸的成形。

盤古大陸並沒有立刻就支解開來,它是以相類似的三個階段分裂成較小的陸塊。第一階段在侏儸紀中葉(大約距今一億八千萬年前),張裂的活動開始進行。經過一個階段,沿著北美(North America)東岸、非洲(Africa)西北岸和大西洋(Atlantic Ocean)中央的火成活動,將北美向西北方推移了開來。在南美與北美互相遠離的同時,墨西哥灣(Gulf of Mexico)開始形成。就在同一個時刻,位於另一邊的非洲,由於延伸在東非、南極(Antarctica)和馬達加斯加(Matagascar)邊界的火山噴發,預告了西印度洋(West Indian Ocean)的形成。

在中生代的時期,北美和歐亞大陸是同一塊大陸,我們有時稱之為勞倫西亞(Laurentia)。當中央大西洋開始張裂,勞倫西亞大陸於是順時針旋轉,把北美洲往北方推送,歐亞大陸則向南移動。侏儸紀早期在東亞大量出現的煤炭已不復見,由於亞洲大陸潮濕的氣候帶移往副熱帶的乾燥區,因此取而代之的是晚侏儸紀時期沙漠及鹽的沉積。勞倫西亞大陸這種順時針的運動,導致了當初將它從岡瓦那大陸分離開來的V型古地中海(Paleo-Tethys Ocean)開始閉合。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