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課程諮詢教師的視野
為了準備自己對學校課程的認識,課程諮詢教師大概會是校園中對全校課程最熟悉的人。因此,對於學校課程的架構、特質、優缺點、以及可以改進的方向,課程諮詢教師可以提供相當多重要的參考意見。
3.1 校訂課程與學校願景及學生圖像的連結
在瞭解全校的校訂課程之後,課程諮詢教師可以有很好的視野可以回頭檢視,看看這些校訂課程的方向,是否符合當初學校老師共同討論的學校願景與學生圖像,可以做為未來校訂課程規劃或是學校願景和學生圖像修訂的重要意見。
3.2 從校訂課程的課程設計到一般課程
在與課程規劃老師訪談課程內容的期間,常會發生老師無法明確表達課程目標,或課程設計目的何在的情況。這並非老師不清楚自己想要幹嘛,而是老師過去不習慣把這些學習目的用語言明確地表達出來。如果課程諮詢教師能夠在過程中幫助老師把這些想法落實到文字或言語來呈現,不僅可以讓學生更清楚課程的內容,也可以讓老師能夠進一步把課程設計得更貼近學習目標。
除此之外,如果老師開始熟悉把學習目標明確表達,並且思考以課程設計來達成學習目標,這樣的發展過程將可以進一步運用在部定課程的課程設計之上。未來,學校的課程設計與學習效果必然可以因為這樣的轉變而受益。
3.3 多元評量
由於校訂課程的內容多半比較活潑或是生活化,所以評量方式也比較少是單純的紙筆測驗。但脫離紙筆測驗之後,有些老師的評量常常會脫離自己教學的範圍。例如要求學生選一個相關的主題進行上台報告,但學生報告的內容卻沒有運用課程中所學到的內容,而老師也沒有在課堂中教過學生如何準備報告。結果根據學生報告的表現所做的評量,大部分都不是這一門課原先設計的學習目標,就失去評量的意義。
因此,課程諮詢教師若是能和老師共同討論並設計符合評量意義的多元評量方式,同樣會對於提升學習成效產生重大影響。
3.4 跨領域學習
在進行校訂課程規劃的初期,大部分老師都缺少和其他領域老師共同合作的經驗。所以每一門校訂課程的內容,大多還是單一領域的加深加廣。
但由於課程諮詢教師對全校各領域校訂課程都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很有機會可以扮演「牽線」的角色,讓不同領域的老師可以共同合作來開設跨領域的課程。
例如本校物理老師開設一門探討能源轉換為引擎動能的課程,公民老師開設一門社會議題探討與系統思考的課程。於是我就建議兩位老師,根據能源運用的科學本質和能源政策的社會議題,來共同開設一門跨領域課程。結果兩位老師自己就互相約了時間開始討論,規劃新課程去了。
我認為跨領域其實是真實世界的常態,但我們過去從高中開始區分社會組和自然組的方式,或許限制了許多人思考的範疇。如果能夠透過校訂課程重新連結不同領域的知識與能力,相信對於學生未來的發展示相當重要的。
3.5 課程與學習的本質
在課程諮詢教師介紹課程時,常常不免會提到這門課可以對應到大學校系十八學群當中的哪一個學群。但是對於一個想當醫生的孩子來說,社會議題的探討對他來說重不重要呢?我認為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在撰寫課程介紹的時候,還是盡量以課程內容及課程的本質為出發點,希望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想學什麼」來選擇課程,不一定是根據「自己將來想申請哪個科系」來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