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推動自主學習的目標重新思考合適的推動策略


2020.07.11 「自主學習推動策略與實務研習」記錄

忠明高中陳建銘主任拍攝

簡要研習記錄

這次會議主要討論自主學習的意義,如何訂定自主學習的學生學習表現,以及學校可以推動哪些策略來達成。會議中除了讓各校分開討論,也讓各校彼此觀摩不同學校的想法。未來各校代表仍須返校與校內同仁建立共識,擬定各校的目標與策略。

如果能提供學生多樣自主學習主題、目標與學習資源的建議,可以讓學生更容易進入自主學習之中。因此除了校內老師、不同學校的老師、大學或博物館的教授和研究員,未來都將以提供各式學習主題建議做為目標,引導學生從事自主學習。

會議中很多老師發現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所需要培養的能力,與學校現有校訂課程相仿,例如:閱讀理解、表達、專題研究、探究實作、小論文等等。如何統整、排列與規劃各種能力的培養,是各校需要加以盤點的地方。相對的,如果校際之間不不同的能力培養課程,也可以彼此交流或互相支援。

忠明高中陳建銘主任拍攝

完整記錄

自主學習是什麼?什麼不是自主學習?什麼是介於自主學習和不是自主學習之間?

學生自己找到題目自己去學,應該就是自主學習。那如果別人給定題目自己去學,或是自己決定題目但別人來教,這樣還算是自主學習嗎?我認為,學校如果採用後面這兩種形式的自主學習,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進行真正的自主學習,那就算是一種策略,一種循序漸進的策略。

如果把對象設定為高一剛入學的新生,我們會希望這些學生在自主學習時學會些什麼?表現出什麼?我們把預期的學習表現依照學期初、學期中和學期末三個時段來做區分。

因為對象設定的是高一,剛剛從國中畢業的學生,加上現場大部分都是過去一年已經推動過自主學習的負責人,所以各校都沒有提出太過於「好高騖遠」的目標,而是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現況,提出相對可行的目標。

提出我們推動自主學習的目標之後,針對學期初希望帶出學生的學習表現,各校也思考可以運用哪些策略來達成這樣的目標。

以學期初需要達成的目標和相對應的策略來說,各校提出的想法大致上有一些共同之處:

  • 學生會知道自主學習是什麼。
    • 辦說明會。
    • 呈現實際的自主學習範例。
    • 實際執行一次自主學習(學校給定主題)。
  • 學生能夠找到感興趣的自主學習方向、題目、目標。
    • 提供輔導測驗結果。
    • 介紹各大學校系學群。
    • 告訴學生如何從個人興趣延伸。
    • 介紹各個適合進行自主學習的主題。
  • 找到志同道合的學習伙伴。
    • 將選擇將性質相近主題的學生編在相同的場域。

就「學生會知道自主學習是什麼」的目標來說,辦說明會並同時提供實際案例應該不難達到目標。但學生聽過說明會與實際案例之後,結果多半是介於「聽過」和「聽過之後有感覺」的狀況。如何讓學生更深入體認到「什麼是自主學習」,有學校老師提出「由學校指定主題」讓學生自己去完成自主學習的作法。這個作法很有意思,我們後面再討論。

要讓「學生能夠找到感興趣的自主學習方向、題目、目標」,是過去這一年各校推動自主學習的最大瓶頸。很多學校從學生的輔導測驗(人格特質或性向)結果、學科成績高低、未來興趣志向、想要念的大學出發,最後都遇到兩個困難。第一個困難是前面這些項目很難確認結果,例如學生究竟想念哪個大學校系,學生根本想不出來也選不出來,特別是國中剛畢業的學生。第二個困難是,即使知道自己的人格特質或興趣,還是不知道該選擇哪一個主題來進行自主學習。

過去比較認真的學校和老師,會根據學生勉強表達出來的興趣,例如英文、手機。於是老師會根據自己的想法,提出幾種適合自主學習的主題讓學生選。這種方法當然好,但一位老師熟悉的領域有限,能夠提出的主題建議有限,又不一定能打動學生。甚至學生說出來的興趣還不一定真的是興趣,例如英文只是考試成績比較好,其實心裡也不是很感興趣。所以過去一年有學校採用各領域老師提供學生自主學習主題建議的學校(例如本校),學生能夠有目標來進行自主學習的比例確實有比較高,但也沒有很高。

所以目前想到可以更進一步改進的方式就是,我們事先準備各領域適合自主學習的主題,讓學生選擇,來提高學生找到感興趣主題的機會,而不是等學生找到興趣之後再來個別提供主題建議。例如本校從去年開始就有請各領域老師陸續提出一些比較明確的自主學習主題讓學生選擇(詳細資料),本學期還會補強更明確的學習目標,並蒐集合適的學習資源一併提供給學生。

因此,如果我們要提供給學生各種學習主題、目標和資源,這件事就必須越多人一起幫忙越好。因為是自主學習,又已經有學習資源,所以A校老師提供的資料,B校學生一樣可以用,這是我未來還會繼續拜託大家一起幫忙的工作。除此之外,大學和博物館的學習領域遠大於高中,大學教授和博物館研究員能夠提供的主題和資源必然更加豐富與多樣,於是我們也邀請大學和博物館共同協助我們這件事。

忠明高中的推動經驗

研習現場我們聽到忠明高中和東海大學合作微課程的經驗,以及忠明高中開放學生到博物館與各種場域進行探索的作法(電腦簡報)。從結果來看,這些作法相當程度引發學生找到自主學習的主題,相當有效。如果未來我們將更多明確的主題埋在微課程和博物館的學習活動之中,或許就可以幫助更多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向,完成初步的自主學習。

回到剛剛有學校想要以「指定主題」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如果我們把「指定」給成「從眾多指定主題中選擇一個主題」,或許更貼近未來我們希望學生自己找到學習主題的目標。

但是「提供各式主題讓學生選」這個作法最困難的一點,就在於「如何提供學生合適的自主學習資源」。以老師或教授來說,直接教學生或許比找到一本學生自己就看得懂得教科書還要簡單得多。

講到這裡,我先把各校「學期中」想要達成的學習表現簡單整理:

  • 學生能夠找到學習資源
  • 學生能夠真正去執行

既然「找到學習資源」是我們希望看到學生的表現,那我們應該主動提供嗎?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學習資源,那我們就不應該設定這個目標要學生達成。或者至少不是在高一就設定這個目標。

因此,我以科博館「繽紛的生命」特展設計了一個學習主題,並且提供部分相關學習資源(詳細說明)。學生如果願意嘗試自己額外找些資料補充,老師可以協助指導如何找尋資料。但即使學生找不到額外的資料,至少我們提供的資料足以讓學生完成自主學習。

昨天靜宜大學就提供三個不同系所的自主學習建議主題和學習資源(資訊科學化妝品化學食品營養),其中內容我們還會繼續討論並精緻化,但預期各大學未來可以提供我們協助的雛形,大致上就會是這個形式。

所以我在提供給各位老師的書面文件中,有建議學校教師或大學教授在協助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如何提供方向建議和學習資源,如何在期中和期末給予學生檢核和後續建議的流程,歡迎大家參考(詳細資料)。

會議中很多老師發現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所需要培養的能力,與學校現有校訂課程相仿,例如:閱讀理解、表達、專題研究、探究實作、小論文等等。如何統整、排列與規劃各種能力的培養,是各校需要加以盤點的地方。相對的,如果校際之間不不同的能力培養課程,也可以彼此交流或互相支援。

後續我們可能還會有以下主題需要繼續討論和互相幫忙:

  • 高一下、高二、甚至高三的自主學習,我們該如何訂定目標?
  • 其他目標的實施策略可以有哪些?
    • 如何制定可達成的目標?
    • 如何找到合適學習資源?
      • 各領域專業資料庫的介紹與應用
  • 建立自主學習資料庫
    • 各種自主學習主題、目標和學習資源
  • 推動自主學習的資源
    • 各高中、大學、博物館能夠提供協助的主題與講者
    • 各高中、大學、博物館能夠提供的設備與器材
  • 如何幫助臺中市或外縣市其他學校推動自主學習

會議相關資料: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CeKZNZ1ekzqKYUv_qZc5IZ6d5ux9As9O?usp=sharing

相關資料:自主學習就像選一本書來讀,看書店老闆怎麼做?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