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檔案到底是幹嘛的?


學習歷程檔案就是申請大學時的自我介紹

咦?自我介紹不是應該寫在自傳裡面嗎?話是這樣講沒錯,但是自傳裡面那些和「看魚逆水上流」一樣激勵人心的成長故事,或是賭天咒地未來一定拼命把英文念好的夢幻讀書計畫,大家真的以為審查教授會買帳嗎?我估計這樣的自我介紹平均每30秒鐘可以改完一份,給70分(因為給低於70分時要加註理由)。

但是學習歷程檔案不一樣,這裡面有學生高中三年所有的選修課,課名太奇怪教授看不懂的,還可以點個連結就看見開課老師寫的課程計畫書。學生三年選過什麼課,成績在同學之間的排名,以及學生針對某些特定課程所製作的學習成果。這些資料可以告訴大學教授我在高中期間感興趣的領域、擅長的領域、努力的程度、以及學會的東西,這些就是我在高中校園「上課學習」的自我介紹。

不只學習成果,學習歷程檔案還收集各項幹部經歷、志工紀錄、自主學習成果與課外的學習成果。這些資料呈現出上課時間以外的自我介紹。我喜歡做些什麼,我想要做些什麼,以及我自動自發完成了什麼。

除此之外,以上所有的事蹟和記錄,都標記在一條只能前進不能後退的時間軸上。所以在我們的自我介紹裡,有事件之間的脈絡,有成長過程的軌跡。每一項成果都可以看出我又多學會了一點、多成長了一點、我的興趣又更深了一點,這就是我們寫在學習歷程檔案裡面的自我介紹。

透過學習歷程檔案,原本與我素不相識的審查教授,可以漸漸清楚勾勒出資料背後的我真實的模樣。換句話說,如果我想要讓大學教授看見我,學習歷程檔案就是我的稿紙、我的畫板。我怎麼寫、怎麼畫,就可以決定大學教授看見我的模樣。如果我真心想要進入這個科系就讀,我相信評審就可以從我的學習歷程檔案裡清楚地看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