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學年度地球科學課本選書比較


選書標準一 內容正確,並符合課程綱要求之精神。
我選擇以領綱中的相關內容:
EEd-Vc-1我們的宇宙由各種不同尺度的天體所組成,且正在膨脹。
1-1說明宇宙由各種不同尺度的天體所組成,介紹恆星以下與以上尺度的天體。可以太陽系的組成為例補充說明。僅簡單介紹各天體的尺度與階層關係。
看看各家教科書能否以不同天體的介紹,帶出「尺度」這樣的跨科概念。以下是我的比較結果:

三民 P62-66
課文內容從銀河系開始講起,講到銀河系內的星團,然後又講星系的分類。接著講星系群、星系團、超星系團和宇宙。
從課文架構來看,並非依照大小尺度的順序,也不是由近到遠的順序,無法讓讀者直覺感受這些天體尺度大小的差異。
以教學使用上來說,課文中有提到銀河系中恆星數量、星團中恆星數量、銀河系大小及宇宙中星系數量。然後是星系群和星系團中星系的數量,以及本星系群中的星系數量。如果老師要藉此利用課本資訊來教授尺度的概念,只有「數量」這個資訊可以用,缺少最好用的「直徑」或「質量」來比較尺度。
所以三民版的課本在星系、星團這部分的課文內容,並未掌握自然領綱中跨科概念「尺度」的精神,老師也無法在課本上取得足夠的資訊來運用在「尺度」的教學上。

龍騰 P146-147
課文以「時空疊合」的脈絡來介紹,但所有星系、星團等名詞,總共只用二小段文字,混雜在一起介紹。閱讀者不僅不容易從課文中讀到「尺度」的概念,甚至連名詞的認識都有困難。
課本用大篇幅的圖示,說明部分天體與地球的距離,以及宇宙中各天體的大小架構關係,但同樣缺少比較個天體尺度時所需要的資訊,老師同樣無法以課本現有素材,傳遞不同天體的尺度大小概念。

全華 P137-147
從星座(恆星)開始講起,講到星雲、星團、星系、星系群、星系團、超星系團到整個宇宙。課文內容依照大小尺度的順序編寫,並在結尾放置天體大小尺度的圖。但可惜只有講到天體的大小關係,沒有大小比例的關係。最後一張圖可以看出大致的大小比例,但可惜沒有足夠的文字說明。
所以全華版的教科書編寫架構符合領綱的跨科概念,資訊也足夠老師上課運用,唯獨學生自行閱讀時可能仍有困難,不容易清楚理解尺度的概念。

泰宇 P32-35
課文內容從銀河系開始講起,講到銀河系內的星團,然後又講星系的分類。接著講星系群、星系團、超星系團和宇宙。
從課文架構來看,並非依照大小尺度的順序,也不是由近到遠的順序,無法讓讀者直覺感受這些天體尺度大小的差異。
以教學使用上來說,課文中除了銀河系的直徑有提到之外,所有其他天體都沒有相關資訊可以被運用在教導學生認識天體的尺度。
課本提供的示意圖,甚至連天體之間的大小都不容易理解(例如本超星系團和本星系群兩張照片),造成讀者不容易理解,老師也不好教學。

翰林 P37-41
翰林版本的寫作方式,是延續太陽系(恆星)的介紹,講到星雲、星團、星系、星系群、星系團、超星系團到整個宇宙。課文內容依照大小尺度的順序編寫,但缺少大小尺度概念的敘述,對天體的介紹也有點不足。
課本補充了各類天體的照片與(範圍)大小的資訊,是老師在講授天體不同大小尺度時很好利用的素材。
課文中埋藏部分天體結構和天體間交互作用的概念,雖然結構和交互作用也是領綱中一部分的跨科概念,但不適合在這個單元拿來運用,因為太過困難。

南一未送樣書。

總結來說,在星系、星團這部分,翰林和全華的課本內容是比較符合領綱中「尺度」這個跨科概念,三民和泰宇的寫作方式比較不合適,龍騰的內容我個人則是比較不欣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