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
為什麼會這樣?我該怎麼辦?這到底怎麼回事?這些都是我們每天在問的問題,而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就是所謂的「探究」。
比方說,今天早上起床,發現突然變冷了,腦海裡不禁就冒出個疑問,為什麼今天會突然變冷?於是拿起手機上網查一下氣象報導,知道今天有冷氣團來到臺灣。原來是因為冷氣團的影響,所以天氣變冷了。
在這個例子裡,探究的過程就是「拿起手機上網查一下氣象報導,知道今天有冷氣團來到臺灣」,讓我們的問題得到答案。
不過也有人不是這樣探究的吧?說不定我會「猜測是有冷氣團來到臺灣」,然後我一樣可以得到答案。其實這時候的「猜測是有冷氣團來到臺灣」並不是答案,他只是一種「假設」,因為這時候我們也無法確定是不是真的有冷氣團來到臺灣,只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做的猜測。如果我們這時候拿起手機來查詢氣象報導,依舊會回到「探究」的過程,並且確認答案是不是因為冷氣團來到臺灣。
既然如此,那「探究」的過程有很重要嗎?凡事我都用猜的就好了啊!那是因為你很會「猜」,而且你的「經驗」或「知識」豐富,知道現在這個季節,會有冷氣團來到臺灣的可能性。否則天氣突然變冷的時候,我也可以猜「是冬天到了嗎?」「是冰河期到了嗎?」「是明天過後發生了嗎?」「是世界末日了嗎?」如果我沒有經過「探究」,就無法確定我的猜測是否正確了。
反正就只是變冷而已,原因有那麼重要嗎?那我們就換個例子。
餐廳老闆發現這個月的收入比上個月少,心裡不禁問自己,「為什麼餐廳這個月的收入變少了?」老闆猜想,「可能是因為最近疫情嚴峻,大家不敢出來吃飯,所以我的餐廳收入變少了」如果我是餐廳老闆,是不是可以就把這個「猜想」當作「答案」呢?如果真正的原因是餐廳最近換廚師,料理變得難吃所以客人變少了呢?所以比較保險的方式,我們最好還是把剛剛的猜想拿來探究一下。
如果「可能是因為最近疫情嚴峻,大家不敢出來吃飯,所以我的餐廳收入變少了」這個猜想正確,那我們可以「打電話問問其他開餐廳的好朋友,最近生意是不是都受到影響」來當作一個探究的方法。如果其他餐廳的生意都沒受影響,那我們的猜想就可能有錯;若其他餐廳的收入也同樣減少,那我們的猜想就可能是對的。」
大家想一想,如果餐廳老闆凡事都只用「猜想」來決定餐廳的下一步該怎麼做,不管他猜對幾次,但只要猜錯一次,餐廳的經營是不是就有可能出現危機?如果我們能夠懂得運用「探究」的方法,就更有可能找到問題的癥結點,才能對症下藥,真正解決問題。
正是因為探究過程對於解決問題的重要性,所以在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規劃中,相當重視探究與實作的內容。而探究與實作的精神也同樣受到各大學校系的認同,成為申請入學時審查學習成果的重要項目。所以探究與實作重要的地方不在於考試要怎麼考,而在於這是一項對國民真正有用的重要能力,需要我們來培養。
接下來我們就再把探究的過程重新檢視一遍,看看利用探究來解決問題時,需要哪些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