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然領域到社會領域的探究與實作


2020.03.16 第三次共備-公民與社會科探究與實作課程規劃內容討論一(公民與社會教師、校長、歷史教師、地理教師參加)


主題:勞工議題

公民與社會探究實作課程指標 發現與界定問題 蒐集與觀察資料 分析與詮釋資料 總結與反思
第一階段討論主題之一(2020.03.16) 1.要讓學生提出的問題是什麼?   2.預期問題的答案、結論和解釋是什麼?  
第一階段討論主題之二(2020.03.16)   3.學生需要哪些資料才能得到結論?    
第二階段討論主題(2020.04.13)   4.哪裡可以找到這些資料? 5.需要哪些理論(學科知識)才能建立結論?  
第三階段討論主題 6A.要教哪些發現與界定問題的方法?(如何發現與界定問題)

6B.提供哪些資料讓學生觀察並發現問題?

7.要教哪些蒐集與觀察資料的方法?(如何蒐集與觀察資料) 8.要教哪些分析與詮釋資料的方法?(如何分析與詮釋資料) 9.要教哪些總結與反思的方法?(如何總結與反思)
  1. 要讓學生提出的問題是什麼?
    1. 主要設定的問題:
      1. 為什麼要罷工?
      2. 那個產業容易出現罷工?
    2. 直接相關的問題(以相同資料可進行探討的問題):
      1. 罷工合法嗎?
      2. 有罷工以外的途徑嗎?
      3. 怎樣的罷工會(容易)成功?
    3. 間接相關的問題(需要另外蒐集資料才可進行探討的問題):
      1. 勞工遭遇資方秋後算帳怎麼辦?
      2. 罷工的好處(罷工成功之後)?
      3. 罷工失敗會怎樣?
      4. 沒有參加罷工的人怎麼辦?
      5. 政府應該怎樣處理罷工?
  2. 預期這個問題的答案、結論和解釋是什麼?
    1. 交通產業(航空、鐵路)容易出現罷工,原因是。。。(待討論)
  3. 學生需要哪些資料才能得到結論?
    1. 罷工事件案例
    2. 相關法規(法規名稱待討論)
    3. 航空業、鐵路業(以上為易發生罷工產業)、其他交通業、公務員、醫護、餐飲、高科技(以上為對照產業)需蒐集以下產業相關資料:
      1. 公司(產業)制度與文化
      2. 待遇
      3. 工作環境(條件)
      4. 產業的戰略地位與價值
        1. 公司的可替代性(相同產業的公司數量)
        2. 勞工的可替代性(專業性、證照需求、受訓時間長短)
        3. 產業對於維持都市(國家)機能的價值
      5. 社會輿論

 

 

目前設定的問題定位:

A.先前的罷工事件→B.最近的罷工事件→C.最近的罷工事件→D.罷工事件結束之後

目前課程內容設定在ABC之間的探究與實作,並未進入D的階段。未來有可能在「總結與反思」的階段,以「系統思考」的模式來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策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