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學生問題,而不是簡化學生問題
「學生就是不認真,沒有學習動機」
每次和其他老師聊天,只要聊到學生,最常聽到的是學生考得很差,程度很差,教了也不想聽,連筆記都不做。每次歸納到最後,原因多半都是學生不認真又沒有學習動機。最近又多了新理由,就是新課綱把課程改得讓學生更不懂。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學生不認真,教改總是亂改啊!反正那都不是我們可以解決的問題!
如果老師這樣回答,表示我們已經棄械投降了。其實當我們把問題簡化,通常就是打算逃避這個問題。因為把問題簡化的結果,就會讓問題更難被解決。如果真的想解決問題,我們應該會進一步分析這些問題。
為什麼學生不想聽課?為什麼看起來聽課的人不做筆記?為什麼教過的內容學生還是不會?會不會是因為學生有甚麼事分心了?等一下有其他作業或考試?沒有把學會的東西加以練習?不懂得學習的方法?還是老師自己的教學內容或課程設計不合適?
如果是新課綱的問題,那為什麼新課綱讓學生學不會?因為新課綱這個也刪掉,那個也刪掉,前後順序和邏輯都不對,所以學生才學不會?那究竟新課綱為什麼要這樣規定?目的是什麼?有甚麼好處?有沒有可能為新課綱和教科書加入一些元素,讓學生容易學習?
然後可以怎麼做?就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空間出現,問題被解決的機會也才會出現。
學生的問題是這樣,社會的問題也是這樣。為什麼經濟發展不好?就是因為政府不認真啊!怎麼辦?用選票把政府下架啊!我相信這也是我們的許多社會問題,一直難以被解決的重要原因。如果我們願意好好分析這些問題,那解決方法會不會也慢慢開始浮現呢?相信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