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將軍口述孤軍歷史補完
首頁 
新石頭城 
個人檔案 
文字創作 
到處去玩 
泰北故事 
生活點滴 
相關連結 
站內搜尋 

 


陳茂修將軍,民國七年出生,今年已經九十歲高齡。出生自雲南的他,操著濃濃的雲南腔,堅持站了兩個小時為我們口述孤軍的這段歷史。三十二歲那年,他以中校營長的身份向李彌將軍報到,離開國門來到中緬邊境,如今一晃眼就是將近六十年過去了。在陳將軍口述的孤軍歷史中,大體架構和滿星疊悲歌書裡面所寫的大致相同。所以這邊我只補充陳將軍額外提到的一些細節,就不再把整個故事重複一次了。

泰皇
帶領泰國從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國身份走出來的泰皇,今年已經八十多歲了。只要是去過泰國的人應該都不難發現,從機場到市區,再從市區到鄉下,不管路上或家裡,到處掛得都是泰皇肖像,顯見大家對他的熱愛與景仰。

二戰期間,日本攻進泰國之後,泰國政府於是與日本結盟,向北揮軍中國。因此在二戰之後,世界五強在開羅會議決定瓜分泰、緬、印三國。但大家都很熟知的是,我們先總統蔣公以德報怨的作法,反對瓜分這些國家,甚至建議讓泰國繼續保持帝制,因此泰皇一直以來都相當感激先總統蔣公。當時泰皇曾經多次邀請蔣公到泰國訪問,但是蔣公堅持在光復大陸之前,不願意離開台灣,因此泰皇一直都覺得有點遺憾。

也就是因為泰皇和中華民國之間的情誼,因此當孤軍流落到泰北之際,泰皇也親自勸阻當時獲得泰國軍權的陸軍將領,希望他們不要派兵剿滅這些身在泰北的孤軍。這也是讓孤軍在一開始抵達泰北境內時,可以喘息求生的重要原因。

拒不撤退?!
流落在緬北、泰北、和寮國北部的國軍,曾經有過幾次大規模撤退到台灣的命令。但為什麼最後還是留下了這麼多所謂的孤軍和他們的眷屬呢?台灣政府甚至曾經質疑這些人是違抗軍令,拒不撤退。

事實上,當時是由於緬甸和寮國政府極力向聯合國施壓,迫使先總統不得不自此處撤兵。但始終未曾放棄反攻大陸的先總統,還是不願意放棄這裡的軍事據點,因此只好暗地裡派了鄭介民將軍傳來蔣公口諭,苦撐待變!就是這四個字,多少部隊及將領於是放下行囊,留在這裡開始一段漫長的蟄伏,就為了等待天地變色的一天,響應號召再次揭竿而起。只不過這一等,就是五十年…

這個黑鍋,孤軍揹的可不簡單啊!陳將軍有點感嘆地說。由於口諭不能行諸於任何文字,因此即使翻遍政府卷宗,一樣找不到任何隻字片語,可以證明孤軍留在千里之外是「奉命」而非「抗命」。後來幸由任職當地的國民黨秘書長返台作證,才為這群忠貞的國軍洗雪冤屈,還他們一份屬於軍人的榮譽。

三次戰役
泰北孤軍協助泰國政府的三次戰役,分別是:民國59年肅清泰共、民國67年擊退泰國、緬甸與寮國殘餘的共軍、以及民國70年擊敗苗族動亂的戰役。其中民國59年那場戰役歷時最久,總共花了三年,才將清萊地區的泰共消滅,使得原本動盪的清萊,一躍成為泰國治安最好的地區。

民國67年的戰役,則是源自於泰國政府修建邊境公路時,引起了泰國、緬甸與寮國殘餘的共軍集結作亂,因此當時由段希文將軍與李文環將軍親自率領三軍和五軍出征,其中五軍還意外遇到越共攻擊,但是最後戰役也只持續了兩個多月就結束,很快就恢復了泰北地區的秩序。

最後一場戰役雖然歷時最短,卻是驚心動魄的一役。由於事先軍事情報的不足與低估,泰國軍方只派出1600人的兵力,並要求孤軍協助400名兵力,而且不同意孤軍提出增加派兵人數的提議。加上泰方原先規劃的通訊跟運補都有相當大的問題,因此身為此役主要將領的陳將軍還親自參與協調後勤部署。由於此役大家都有輸不得的壓力,如果戰敗,孤軍可能從此再無立足之地,也因此雖然只是幾百人的部隊,士氣卻格外高漲。

民國70年2月16日,孤軍最後一次出征,在險惡的環境下,全軍甚至有過三天三夜未闔眼,沒水沒糧,喝尿變成唯一求生的方式。歷經43天的戰役,這之中泰聯軍打敗了兩倍以上人數的敵軍,這是泰國政府歷經七年圍剿都無法完成的任務,如今在孤軍的協助下終於達成。也因為這場戰役,泰國議會決議開始發放參與戰事的將兵身份,也開始修建泰北地區的道路橋樑,表達無任感激。

事實上在最後這場戰役進行中,孤軍發現苗族動亂的背後其實完全是由中共所指使,並且提供武器彈藥。雖然這次作戰期間,遭遇到將近四千名武裝完成的苗族兵。但是舉目所見,發現周邊即將完成武裝的人數至少會有兩萬人。也就是說若非中泰聯軍此次戰役一舉成功掃蕩了整個泰北地區,等到中共完成對泰北的赤化,那泰國今天的政局誰屬,恐怕還是未定之天。

尾聲
陳將軍最後提到,柏楊先生在異域這本書中,曾經有些對李彌將軍不盡公允的描述,可能是來自於一位李彌將軍的一位下屬,李國輝。由於李國輝返台時曾經因為盜賣軍火被判罪,他認為這是因為李彌將軍密告所造成的,因而懷恨在心。

所以當柏楊先生向他的朋友李國輝訪談泰北孤軍內容時,便可能因此接收到一些偏頗的訊息,才會在書中描述了一些有關李彌將軍卻與事實不符的內容。

其實待在泰北這兩個禮拜以來,我記錄了一些口述的歷史,常常發現即使同一件事,也需要訪問兩三個人,從不同觀點跟面向,才能湊齊對一件事比較完整的描述。對比於一開始從第一個人的訪談內容,到最後整合了幾個不同說法之後,會發現前後差異確實是存在的。我看這就是研究歷史最有趣的地方之一吧!

2007.02.10

李彌將軍

段希文將軍

泰皇探視傷兵

 

[首頁][新石頭城][個人檔案][文字創作][到處去玩][泰北故事][生活點滴][相關連結][站內搜尋]

轉載之前請先EMAIL給我喔!

nmns.tw@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