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次毫米電波望遠鏡尋找新生太陽的特徵–中研院天文所呂聖元教授

透過觀察宇宙中其他行星系統的形成過程,是探索太陽系起源的一個好方法。但是在新生的恆星與行星周圍,緻密的星際雲氣往往阻礙了可見光的傳遞,使得我們的光學望遠鏡「看不清楚」。於是觀察波長較長、同時也較不容易被這些緻密星際雲氣所影響的毫米、次毫米波段無線電波望遠鏡,就成為看清楚恆星與行星誕生區域的「利器」。在這些觀測利器的刺探之下,原始恆星、行星盤、以及行星系統中所含的分子都一一現形,為太陽系的演化過程提供許多珍貴又新穎的觀點。當然,也發現許多費解又有趣的疑問。

Read more

「恆星與行星的形成」–中央大學天文所陳文屏教授

我們以「恆星的形成」來開啟這一系列演講,從分子雲塌縮到核融合反應的形成,重建太陽系中心–太陽的形成歷史。除了太陽之外,太陽系裡面還有為數眾多的其他天體,包括行星、小行星與彗星等等。其中小行星帶的存在,意味著太陽系形成初期,行星形成過程中曾經發生過的重大事件。我們邀請陳文屏教授先為我們建立太陽系中恆星與行星形成與演化的基本概念,再請陳教授分享他多年來對小行星的深入研究,讓我們可以瞭解太陽系在行星形成階段可能的樣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