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地震

近幾年來一些特殊型式的地震都陸陸續續地被加以觀測或研究,例如低頻地震、超低頻地震、深部不連續顫動地震(episodic tremor)、緩移地震及靜默地震。這些地震的發生,都與剪切滑移有關,其共同的特徵是發震持續時間較長,因此統稱為「慢地震」。而此類型地震的地震矩 *(seismic moment)與發震時間長度之間,則是被發現有等比例的關係存在。

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以及應變儀的觀測,可以發現這些所謂「慢地震」的發生,所造成地表變形。像是1990年代,日本西南就曾經發現過規 模達到7.5的靜默地震。因此,日本繼續利用更高密度的測站分佈,針對四國島附近的隱沒帶,進行此一類型的地震特性研究,發現這些慢地震的發生位置,大多 集中在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大約35公里深的地方,規模大約介於6到7之間,發震時間長度持續從數天到數月之久。

進一步分析此類型地震所造成地震矩(M0)的大小,大約等於發震時間長度(L)乘上10的12到13次方。這與一般的地震其地震矩大約等 於發震時間長度三次方後,乘上10的15到16次方的特性不同。因此當地震矩越大,慢地震與一般地震的發震時間長度差距也越大,顯示可能因為兩種類型地震 的破裂型態並不相同所造成。

這些慢地震雖然我們感覺不到,但是他們對地表變形所造成的影響卻等同於一般的地震。很令人好奇的是,這些慢地震的發生,會不會減少(或是增加)一般類型地震的發生數目呢?期待此類型地震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囉。

原始論文:S. Ide, G. C. Beroza, D. R. Shelly and T. Uchide, (2007) A scaling law for slow earthquakes, Nature, v.447, 76-79

*地震矩:地震發生所造成總力矩的大小,可以作為估算地震規模的參考之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